《恩施日报》:“古驿茶店”绽放“新枫景”
近年来,茶店子法庭因地制宜,紧扣“三个便于”和“三服务”功能目标,坚持“一庭一策”,深入挖掘亮点和特色,打造“一庭一品”,合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让“古驿茶店”绽放“新枫景”。
茶店子法庭始终关注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努力打造“集约化、规范化、智慧化、精细化”诉讼服务品牌,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实现“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司法满意度。
聚焦人民群众诉讼过程中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着力破解老百姓打官司耗时费力问题。通过“一站式”诉讼服务系统、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人民调解平台,大力推进“一号通办”工作。不断创新诉讼服务工作新方法,以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将“一站式”建设工作做实做细。充分运用人民调解平台,推行线上线下诉讼服务体系,通过录制操作视频、微信推送使用方法等方式,积极推行线上调解。
法庭通过线上调解的方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通过人民调解平台将基层社会治理资源集约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积极吸收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等基层单位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贡献基层解纷力量,不断强化诉讼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构建以法庭为主体、乡镇基层单位及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解纷服务体系,及时就地提供诉讼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
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一道“民生必答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茶店子法庭持续探索工作新思路,守牢矛盾化解“前沿哨”,当好基层治理“桥头堡”。
坚持党建引领与多方参与相贯穿,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生力军”作用,坚持诉源治理范围向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群体延伸,增强预见防范意识,不断优化多元解纷格局。
针对潜在纠纷和可能衍生为新类型化纠纷案件,及时研究制定法律风险防控预案。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民法典宣讲、立案登记办理、巡回审判、纠纷调处等全方位司法服务,高效精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茶店子法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评判风险因素,灵活利用联防联调机制,通过部门联动、群众参与、齐抓共管、合力处置的工作模式,采取上门调解、现场调解、预约调解等工作方式,努力将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辖区社会安定和谐。
近年来,茶店子法庭紧紧围绕“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主线,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切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今年1-5月,法庭受理各类案件112件,结案95 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91件,调撤率达到95.78%。
“伴随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民法庭的工作重点也随之转移。以派出法庭为原点,辐射周边乡镇、农村,精细化服务乡村振兴,切实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2022年以来,巴东县法院党组对法庭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茶店子法庭下辖茶店子镇、绿葱坡镇,负责两镇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绿葱坡镇山势高峻,地势险要,海拔高达1700多米,为切实履行审判职能,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三服务”职能,减少人民群众奔波诉讼之累,满足辖区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经与绿葱坡镇党委、政府商议后决定在绿葱坡镇政府设立茶店子法庭办案点,由茶店子法庭每周抽出时间前往办案点办案。
针对乡村熟人社会、人情往来密集的特点,采取“圆桌调解”模式,邀请当地司法所和村民委员会参与矛盾化解,聘请村里有威望和有经验的村民担任特邀调解员,通过更符合农村习俗的方式解决矛盾,在矛盾调解的同时,弥合当事人关系。
为保障当事人及时实现合法权益,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茶店子法庭通过加大调解力度、强化风险提示、加强引导宣传、树立“审立执”兼顾思维等方式多措并举,对诉讼调解自动履行实行正面激励,积极引导当事人从强制执行向自动履行转变,不断提高人们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辖区“三养”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超过80%,其他民商事案件的自动履行达到50%左右。
日暮里、田野边、小路上……
茶店子法庭的干警们
用温情化解纷争,用良知守护公平,
在开展“三服务”工作中
让“古驿茶店”绽放“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