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代表委员看法院
【两会进行时】
代表委员看法院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人民法院联系群众最直接的纽带和桥梁。2024年,巴东县人民法院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委监委、检察和社会各界监督,深化代表委员联络工作,邀请代表委员、各界人士走进法院、旁听庭审、见证执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见效。
县“两会”期间,让我们一起聆听代表委员们的声音。
巴东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容丰富、数据详实、亮点纷呈,是一个求真务实的好报告,集中体现为五个“更加”:在政治引领上更加坚定、在履职尽责上更加高效、在服务大局上更加有为、在保障民生上更加用情、在队伍建设上更加过硬,充分体现了政治高度、法治力度、民生温度,彰显了护航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司法担当。
希望巴东县法院认真落实大会精神,依法忠诚履职,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巴东篇章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县人民法院聚焦立案、审判、执行、信访、普法等工作中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和堵点,持续加强民生权益保障,及时兑现胜诉权益,以务实的举措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感,做优做好做深做实了司法为民,不辜负人民群众、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信任和期待。
希望县法院继续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在服务大局、优化诉讼服务、提升司法公信力上持续用力、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新局面,再攀新高峰。
12月25日,我听取了刘青松院长所作的法院工作报告,感受很深,2024年县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自身建设抓得好。多措并举抓自身建设,干警整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2名干警荣获省、州表彰,6篇案例被州法院评为典型案例。二是各项工作做得好。全年受理案件7075件,结案6488件,结案率全州第一。审结行政诉讼案件55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28件,位居全州第一。三是社会评价整体好。审结涉企民商事案件1091件,审结涉民生案件348件,审结婚姻家庭类案件757件,诉前调解案件445件。巴东县法院的工作被《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法院报》》《湖北日报》《恩施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38次,“峡江枫法”经验被《新华社》客户端推介。
县人民法院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省重要讲话精神,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职责,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是人民满意的法院。
12月25日,我认真聆听和学习了刘青松院长所作的工作报告,倍感振奋和鼓舞,报告中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数据,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担当,充满了力度和温度。
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人民法院近年来在筑牢政治忠诚、维护安全稳定、依法服务发展大局、切实保障民生权益、审判执行工作质效持续提升等全方位所做的积极贡献和取得的优异成绩。为巴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作为律师委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主动融入社会治理,更加坚定维护司法执法公正 ,努力让全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刘青松院长所作的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全面展现了县法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做实公正司法的担当和情怀。一是政治站位高,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审判工作的“纲”和“魂”,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党建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二是工作业绩实 ,始终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调解率位居全省第一,多项核心指标保持全州前列,实现了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的有机统一。三是司法服务优,在保障县域重点工程项目、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保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建议县法院更加关注小案件中的弱势群体,更加关注涉企案件的经济影响评估,更加关注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更加注重对人民调解员培训,进一步做实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全面,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部署工作科学精准,是一个“有政治高度、有法治力度、有民生温度、有实践力度”的报告。
2024年,县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紧扣目标任务,树牢“如我在诉”理念,以党建引领凝心铸魂、以能力提升夯实基底、以作风建设正本清源,通过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审判管理改革、深化智慧法院建设、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等措施,在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护航生态环保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工作中狠抓九分落实,让民生权益更充分保障、让司法服务更方便快捷、让公平正义更可感可知,为“全力保一方平安、全力促一地发展、全力护一城绿色、全力助一域治理”,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巴东篇章贡献了法院智慧、体现了法院作为、彰显了法院担当。
作为政协委员和返乡创业人员,我密切关注县法院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举措。2024年,县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通过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完善多元化解纷机制,有效提升了司法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推深做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破产审判和法治宣传等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建议县法院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企业司法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加精准的司法服务。同时,加大涉企案件的执行力度,依法及时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降低企业维权成本,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强信心、更强定力、更强干劲。
12月25日,我认真聆听了刘院长所作的法院工作报告,报告用详实的数据、典型的案例,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过去一年巴东法院取得的显著成绩,特别是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聚焦“公正与效率”、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等工作成效明显,有力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巴东新实践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同时,下一步工作谋划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措施有力。我认为,今年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质量非常高,我完全赞同。
会议期间,我认真聆听了刘青松院长所作的工作报告,心得满满,收获颇多。2024年,县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稳中有进,进中向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县“两会”精神,自觉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融入到审判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继续为创建“枫桥法庭”添砖加瓦,一如既往地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每一件民事案件,将对巴东的热爱,融入到司法工作中,提升自我多元调解能力,厚植为民情怀,推动诉讼服务便民惠民利民,将“司法为民”理念贯彻始终。
2024年,县人民法院用心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一是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努力做好审判前半篇文章。县法院通过积极推行诉前调解,同其他部门一起将矛盾纠纷就地、多元、实质性化解,让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在诉中,坚持应调尽调,防止“案中生案,因案生访”;在诉后,跟踪督办,主动回访。二是主动作为,积极服务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在民商事案件和设计民营企业案件中,既依法依规,又不一棒子打死,为市场主体和民营经济依法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三是着力“简案快执、难案精办”,努力做好审判后半篇文章。县法院创新开展执行工作,既有力威慑了被执行人,又有效保障了当事人权益,更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的信心。
我听取法院工作报告后切身感受到县人民法院在学习贯彻“枫桥经验”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一是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七个人民法庭组织推行“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打造特色品牌,通过融合法官妈妈工作室、巡回审判等方式把法庭搭建到乡镇百姓家门口,实现矛盾就地化解,确保了基层的平安稳定;二是积极向基层普法,通过校园普法、民法典下乡等活动,给基层百姓提供司法活动体验场地和基层普法宣传阵地。除此之外,各个法庭还在其他等方面与乡镇党委政府牢牢的“捆绑”在一起,共同促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作为县政协委员,建议法院持续优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对调解员的培训,提高调解工作能力,拓宽化解矛盾纠纷的渠道;加强诉前调解工作的宣传引导,改变人民群众“遇事找法院”的惯性思维,逐步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县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服务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始终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紧贴民生需求,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切实保障胜诉权益,为巴东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县人民法院持续贯彻落实省、州委和上级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市场主体司法需求,主动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围绕解决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难点、堵点、痛点等问题,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将优化营商环境贯穿于诉讼服务全周期,打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法治组合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