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蜗居》有感
通讯员 谭林
《蜗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是现实真的太残酷,还是现代人的信仰不够坚定?对理想的弃守似乎总是有足够的理由,人类总会为自己的堕落找到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抑或辩护!我们在对“郭海藻”的行为愤怒之余又会觉得她是情有可原的,在觉得她的行为情有可原之后又会觉得她是可以理解的,在觉得她的行为可以理解的之后又会觉得她也是值得同情的,我们宽容她、理解她、继而同情她,于是我们的贞操和信仰在半推半就之中就献给抑或是卖给了“宋思明”,甩在后面的,只有可怜的“小贝”,吃着泡面,穿着假冒的名牌衣服,坚守着理想,在寒风中伤心的哭泣!
玫瑰和面包,女人你到底要什么?大多数的女人都会说,我想一边闻着玫瑰的花香,一边吃着可口的面包,可现实总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又是现实......房子重要吗?重要!没有房子我们就没有安身立命之所,可是房子也只是实现我们的梦想或者说满足我们的欲望的一个工具而已!它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只是一个手段!不要忘记了,我们要的是一个家,一个由欢声笑语和温暖亲情组成的家,而不是一套房子,不是一堆钢精水泥砖块瓷片!我们在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往往会本末倒置,舍本而逐末,原本我们想要的是天上的明月,可是看见了水里的倒影,以为那就是明月,就一把跳进去折腾一番,结果却发现那是一个虚幻的影像,甚至这个虚幻的影像本身也是虚幻的!
“天地者,万物之寄旅!”天地世间都只是我们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的一个栖身之所,与客栈、旅馆、酒店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有我们把那个四面由水泥钢精给封闭起来的那方狭小的抑或宽敞的空间叫做“家”的时候,这个在物理上冷冰冰的事物才会具有人文意义,变得生动、生活起来!如果你只有房子而没有家,在你栖身的空间里只有争吵、猜忌、跟踪和反跟踪,那么房子与监狱没什么两样——把你与其他的囚犯隔离开来!
就像男人在放弃女人的时候,总是把事业拿出来当借口,女人在放弃男人的时候,也总是把现实拿来作为说辞,还是现实......所谓现实,只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再加上人云亦云,渐渐地它就会变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势力,最终它就成了“真理”,容不得人怀疑、反抗和不屈服!狄更斯在《双城记》里面如是写道,“社会习惯势力是如此之强大,我们只能希望它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可是在房子和家这件事情上,咱中国人一开始就开了一个错误的头,这个错误的开端,让我们摆脱了做帝国主义的奴隶之后,又开始变成了房子的奴隶。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居者有其屋”,这是中国古老的社会理想,可是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实现!普通的中国人,别说买一套房,就是买一个卫生间,也要辛苦好多年!三岁的小孩都知道,新款手机和电脑过些年之后是会降价的,唯独商品房越往后越会涨!时间越长越值钱的有两样东西:地下的古墓和地上的商品房——二者都是建筑物!透过中国人的房子、中国的房地产,我们可以读懂很多的东西,中国式的政商关系、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等等。我一直认为,把一辈子的金钱和精力都耗在看似重要实际也不重要的房子上是不值得的,人生短暂,还有许多更有意义的事情要做。物质上的拥有和满足总是在自己的目标实现之后自然而然会达至的状态,它应该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的结果,而不是其本身。一如一则格言所阐释的,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事业和爱情,而不是金钱和美女!当我们有了一个家,一个温馨而充满爱的家,自然而然就会拥有一套房子,土木结构也好,砖混结构也罢,五十平米也好,二百平方也罢!
这么一想,似乎又有些消极,也有些超然!这种心态与我这个年龄是不相符的,毕竟在物质上我还是一无所有,还是处于什么都要打拼、什么都要拥有的阶段。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但是我觉得,提前培养并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将来处理“房子和家”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或许会有些好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