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关法庭:“以小见大”赋能乡村振兴
掌握必要的防范措施和技能抓前端、治源头、促振兴,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主动融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巴东县人民法院野三关人民法庭主动靠前,紧紧围绕“五大振兴”要求,用真心、真情把司法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彰显法治力量。
01
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
助推平安乡村建设
“今天在家门口听到这么多关于婚姻家庭的法律知识,真是收获满满,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宣讲。”今年3月,野三关法庭到野三关镇上李坪社区开展“送法进乡村”后,一位居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野三关法庭以“三八”妇女节等节日节点为契机,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结合实际,以小故事、小案例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群众上了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内容涉及结婚离婚、反家庭暴力等与女性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进一步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助推平安乡村建设。
如何让普法宣传教育合乎群众的“胃口”,一直是野三关法庭普法宣传工作的重点。2023年以来,野三关法庭积极探索“精准化”普法模式,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分类梳理普法宣传活动菜单,实现精准普法、靶向普法。
开展普法宣讲时为群众发放普法小册子,并开展现场“点单式”答疑环节,做到问什么答什么,用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耐心为群众答疑解惑;积极开展法官送法进社区、普法进机关活动,细致谋划、精准对接,有针对性地对辖区内社区村组开展走访问需,以集中宣讲和以案释法等方式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在普法过程中重点针对辖区内群众关心的民间借贷、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纠纷、电信诈骗等热门话题,切实让法治意识入脑入心。
02
以“小活动”开展“大宣传”,
力促矛盾纠纷化解
野三关法庭通过 “线上+线下”模式,强化普法阵地建设。线上积极整合辖区内各项宣传资源,拓展“互联网+普法”新阵地;线下将普法宣传与主题党日等相结合,在居民广场、村级活动场所等地打造普法宣传阵地,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条幅、开展“以案说法”小活动等多形式强化法律宣传,筑牢筑实意识形态阵地。
积极开展“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培训,旨在引导“法律明白人”争当法律宣讲员,做知法、懂法、守法、学法、用法、普法的表率,同时提升“人民调解员”调解群众纠纷的能力,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5月17日,野三关法庭应邀参加野三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的人民调解培训会。培训会上,野三关法庭工作人员结合辖区内高发的民间借贷纠纷、相邻权纠纷等案件,从实际案例出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法律条文,加深人民调解员对法规知识和调解工作的理解。
6月8日,野三关法庭公开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辖区内多位“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参与旁听,共同接受普法教育。
一场场培训以案释法,增强了“法律明白人”和“人民调解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提升他们运用法律知识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03
把“小切口”写成“大文章”,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为了让普法宣传更加“沾泥土、带露珠”,野三关法庭因地制宜、因案普法,聚焦辖区内群众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依托“巡回审判+普法宣传”模式,精准普法、按需普法,切实打通基层普法工作“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常沐“法治清风”。
今年以来,野三关法庭受理的物业合同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为推动物业纠纷高效化解,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安定一方”的社会效果,7月24日上午,野三关法庭法官主动将庭审现场“搬”进小区。辖区内5家物业公司、7个村(社区)委员会成员及部分社区居民共80余人旁听本次庭审。
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认真听取双方意见,针对双方争议问题进行释法悉理。考虑到双方意见分歧较大,庭审结束未当庭宣判,承办法官积极调处,引导双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并在现场回应旁听群众关切问题,积极做好法律问题答疑解惑。
“这样的庭审形式非常好!希望法庭能够经常开展这样的巡回审判,多深入基层进行普法宣传,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司法温度。”庭审结束后,几位居民议论道。
巡回审判,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野三关法庭坚持能动司法,努力提供“可感知”、“有温度”的法律服务,将巡回法庭开进村组社区,开到田间地头,开到百姓家门口,既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又为旁听群众送上“法治大餐”,尽心尽力化民怨、解民忧、暖民心。
在今后的工作中,野三关法庭将将持续聚焦“三个服务”“三个便于”“三个优化”,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建设水平,主动融入“共同缔造”,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