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心得
实习心得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司法实践的结合对于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暑期,我在学校的安排下于巴东县人民法院开展为期四周的专业实习。来时郁郁葱葱,去时也是绿意盎然,对巴东县人民法院的印象或许未尽深入,而感悟却不胜枚举,这一月的学习和见闻所带给我的,更是内心的震撼。
躬身一试,方知其难。在巴东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实习经历,不仅让我将课本上的法律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法律职业的责任与使命。执行局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忙碌,从进办公室的第一天起我就发现,法官们的电话声总是停不下来,一个接着一个络绎不绝。执行法官们每天除了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复杂案件,还要处理协调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小小的办公室里,申请人或迷茫或期待的目光,被执行人无奈痛苦的表情,执行干警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交谈……在执行法官办案的过程中,我细致地体会到法官的办案思路与方法,真切地感悟到了执行工作“难”在何处,从实践层面上真正理解了执行办案是如何在生效的判决文书和复杂的实际情况之中寻找更优解。在法律的世界里,每一份判决书、每一份代理词,都蕴含着公平正义的追求,执行干警们对于当事人的胜诉权益,一直都在竭尽全力维护,早出晚归搜查,东奔西走查探,却也必须细致入微地考量人情世故。这种复杂性,使我更加坚信,执行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不仅需要有“力度”,更需要有“温度”!
身临其境,方悟其美。实习期间,囿于个人知识和能力有限,我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翻阅和整理卷宗,案件资料的整理看似重复繁琐,但就像我的带教胡老师说的那样:“卷宗材料是执行的全流程,不要只是塞资料,编页码,从执行依据判决书中去思考,去模仿,去学习。”百余件案件卷宗的整理归档不仅锻炼了我的细心和耐心,还增加了我对不同种类案件的办案流程、方式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我也体会到执行干警们办案的“温度”,胡法官考虑到被执行人家庭情况特殊,与申请人沟通协调,对被执行人公积金部分扣除,以保证其正常生活;周法官帮助引导生活窘迫的申请人提交司法救助申请材料;尹法官既讲原则性又重灵活性,为双方当事人寻找解决问题最优解;张法官面对当事人探视权之争,“孩子不是财产更不是物品,要为孩子健康成长考虑”,字字真诚,释法明理。实习中旬,我有幸跟随办公室的哥哥姐姐下乡走访调查当事人,漫长的路途,曲折的山路,让我这个平原人忍不住感慨“办一个案子的过程可真艰难啊!”,当时是到沿渡河镇童家坪村的被执行人的家中了解情况,在法官与当事人的沟通中,我能深切感受到“如我在执”的态度,既客观告知事实,又顾及到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此外,在法院实习时,我们有很多旁听的宝贵机会,能够近距离走进法庭,让审判从屏幕上走近我的身边,让我看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是如何交织在一起,达到统一,闪烁法治光辉。
执行无小案,案案系民心。我所在的执行局216办公室,都是“90后”年轻干警们,他们心怀维护司法公正的梦想,以锐气血性激荡青春岁月,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执行工作最重要的是一份真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为当事人考虑,争取化解矛盾”,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槌起槌落的威严,但始终奔赴在司法为民的路上,书写着自己的执行故事。
如果说 “世界永远焦虑,诗是一种定力”,那么社会永远脆弱,法是一道“保障”。感谢巴东县人民法院为我们架起一座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交互的桥梁,感谢各位前辈对我的包容和帮助,你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该如何筑牢这道“保障”。我想,经过司法实践的淬炼洗礼后,无论最后走向了哪里,从事的何种工作,每一位学习法律、信仰法律的我们,最终都会以自己的力量,去促进法律共同体的建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