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听见”庭审 “说出”心声
——沿渡河法庭让正义有声
让她“听见”庭审
“说出”心声
近日,沿渡河人民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特殊的案件。与一般案件不同的是,原告系一名聋哑人,为保证双方当事人在庭审中都能作出正确的意思表示,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确保庭审的顺利进行,法庭致函巴东县特殊教育学校,巴东县特殊教育学校知晓情况后特派手语老师覃毓霞为原告提供手语翻译。
原告朱某与被告程某经人介绍相识,后确定恋爱关系,2016年办理结婚登记,2018年生育一女,婚初夫妻感情较好,后常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2022年两方当事人因琐事发生争执进而引发冲突,朱某父亲因程某而受伤,夫妻感情出现裂痕,朱某随即起诉离婚。
诉讼不犯难 保障全过程
离开时,原告父亲拉着承办法官的手,噙泪表示“您们太过细了,为他们两个人的事情前前后后忙活了好几天,还为我们请手语老师和提供法律援助,为了孙女的健康成长,双方会商量一个合适的方案,不能因为大人的事情,影响到小孩”。
细致调解 和气分家
4月14日,沿渡河法庭谭清波等一行人前往朱某与程某所在的村委会,在村委会的协助下,朱某与程某心平气和围坐在一起,双方均有离婚意愿,但均主张孩子应由自己抚养。承办法官谭清波通过前往双方当事人家中了解住房条件、身体状况等各方面,耐心劝导双方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理性冷静分析,经过反复沟通、释法说理、分析利弊,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双方自愿离婚,小孩由程某抚养,朱某可随时探望孩子,并就婚前、婚后财产进行现场分割交付。
4月17日,沿渡河法庭通过电话回访,朱某母亲表示,现两家人相处融洽,外孙女现在跟随程某生活,正在慢慢习惯中,朱某每天都可以见到女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近年来,沿渡河法庭高度重视对特殊群体的诉讼服务,切实保障其诉讼权利,消除诉讼障碍,体现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办案宗旨,彰显司法的温度与关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