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布垭法庭:高温挡不住民心,法官上门调解促当日履行
三伏酷暑,骄阳似火,热浪蒸腾着大地的每一寸肌肤。水布垭法庭干警们怀揣着对职责的敬畏,踏上了前往偏远村庄的崎岖之路。那里,弯道如肠,路况颠簸,车轮碾过碎石的声响与蝉鸣交织,成了一路最质朴的伴奏。
母慈子愧显真情 千里牵挂系心怀 半天的奔波,汗水黏腻了肌肤,干警们终于抵达当事人陈某家中,迎接他们的是陈某年迈的母亲。听闻来意,老人先是满脸惊讶,随即眼中泛起焦急的泪光。她从未想过,远在他乡的儿子竟欠下外债。电话那头,陈某的愧疚,让母亲的心揪成一团,却也让她瞬间做出了决断。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流传千年的诗句,此刻在老人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她没有指责,没有抱怨,唯有对儿子的教诲:“做人要讲诚信,欠了钱就一定要还!”朴实的话语里,是母亲对儿子最真挚的期望;“我来替他还!”的坚定,是母爱最无私的担当。那焦灼的眼神,那紧蹙的眉头,那毫不犹豫的表态,无不彰显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深入骨髓的牵挂。 诚信家风传美德 知错能改获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兴”。陈某母亲的言行,正是对这句古训的完美践行。她用“欠债必还”的坚守,为这个家庭树立了诚信的标杆;她用“教儿守诺”的执着,让诚信的种子在家风中深深扎根。当陈某在电话中道歉,承诺“再也不做不诚信之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年轻人的幡然醒悟,更是诚信家风在代际间的悄然传承。 结案事了显温情 司法善意结善果 法理之外有温情,司法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干警们目睹这感人一幕,积极与原告段某沟通协商。当段某听闻陈某母亲的担当与陈某的悔意,深受触动,同意沟通协调。最终,陈某当天将所欠款项一次性付清。一场可能影响年轻人征信的纠纷,在酷暑中的奔波里、在深沉的母爱中、在诚信的家风里,得到了最圆满的解决。 陈某的母亲紧紧握住干警的手,连连道谢,感谢他们顶着酷暑送来的不仅是法律文书,更是对一个家庭的关怀与挽救。这份感谢,是对司法为民的最好肯定;这场圆满,是对诚信美德的最佳褒奖。当司法的担当遇上母爱的伟大,当诚信的家风遇上知错的悔悟,便能碰撞出最和谐的火花,谱写出最动人的篇章。 水布垭法庭的干警们用脚步丈量着司法服务的半径,用汗水诠释着“人民司法为人民”的深刻内涵,让法律的温度在崎岖山路上不断传递,让司法的光芒穿透热浪,照亮偏远山区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