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 湖北巴东:“云”边小法庭绘就峡江新“枫”景
“过一会儿我将笔录和协议上传,你们看了没问题直接手机签字就行。”近日,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人民法院官渡口人民法庭的法官助理汪丽正通过视频连线,向远端的当事人解释线上调解的流程。
近年来,巴东县人民法院官渡口法庭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积极探索线上“一网通办”与线下“一站服务”衔接的立体便民“三云”模式,打造“云上法庭”,全方位、全流程、全角度打通人民群众在线诉讼通道,以“数智”助推“诉质”提升,绘就峡江美丽“枫”景。
01
"云处理",跨域解纷"不断线"
在数字化浪潮下,如何答好以数字化杠杆撬动审判工作提质增效这一“必答题”?官渡口法庭巧妙利用湖北移动微法院等在线解纷平台,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在线咨询、远程调解等服务,实现让“数据领跑”“群众零跑”。
近日,官渡口法庭通过“云上法庭”成功调解一起跨省跨境的离婚案件。河南青年小高在浙江务工时邂逅来自巴东的女子小陈,两人相知相恋,并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好景不长,自2018年小陈赴日本留学后,双方因生活轨迹的不同而渐行渐远,曾经的甜蜜被无形的隔阂所取代。
2024年1月,小高通过“湖北移动微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面对这一涉及两省跨越两国的复杂案件,官渡口法庭的承办法官决定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启一场“云上法庭”的尝试。
在法官的组织下,身处河南的小高与远在日本的小陈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线上调解中坦诚交流,最终在法官的耐心沟通与释法明理下,双方就离婚事宜达成一致,并在线签署了调解笔录。调解结束后,法官立即通过电子送达平台将调解书送达双方。随后,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法庭为当事人办理了《离婚证明书》。
02
"云相随",司法便民"不打烊"
官渡口法庭创新司法便民举措,以解决群众的诉讼痛点为导向,为群众提供“延时”司法服务。
刘某因资金周转向好友张某借款一万元以解燃眉之急,但随着时间流逝,刘某迟迟没有还款迹象,甚至失联,张某无奈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联系上刘某。原来,刘某为了谋生,赴外地从事夜市经营。由于夜市的特殊性质,他的作息规律与正常工作时间相反,只有凌晨才有空闲时间,这也正是张某一直无法联系上他的原因。在电话中,刘某向承办法官道出了苦衷,并表达了还款的意愿。
了解到这一特殊情况后,承办法官决定打破常规,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将司法服务延伸至深夜。在调解平台上,屏幕的微光成为了沟通的桥梁。法官耐心倾听刘某初期创业的艰辛与还款诚意,同时也将他的难处向张某一一转达。
经过法官的耐心沟通,张某理解了刘某的难处,愿意宽限他更多的时间;而刘某也深感张某的宽容与理解,承诺一定会尽快还清借款。双方通过在线调解平台达成还款协议,一场纠纷在指尖化解。
03
"云支付",便捷缴费"不等待"
官渡口法庭创新性地推出“云支付”服务,即对于调解后即时履行的案件,当事人可以通过微信、网上银行转账支付等多种方式线上汇款。
李某经营着一家百货商店,谭某长期在店里赊购商品却未结清账款。欠款越积越多,李某在多次催讨无果后,决定诉至官渡口法庭。
承办法官详细翻阅了案卷材料,发现案件标的额不大,存在即时履行的可能性,于是决定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调解过程中,法官了解到,谭某之所以拖欠账款,主要是因为对欠款金额存在异议,认为部分账目记录有误。
为了消除谭某的疑虑,承办法官迅速利用在线调解平台,组织双方对账。在对账过程中,法官仔细核对每笔交易记录,明确账目明细,确保双方对欠款金额无异议。在金额确认无误后,谭某当即表示愿意履行付款义务,并随即通过手机上的转账功能向李某全额支付了所欠账款。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部手机,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全方位、全流程的诉讼服务。官渡口法庭将“三云”模式贯穿于案件办理全过程,以数字赋能审执工作现代化,减轻当事人诉累,强化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