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 | 案后回访,送给孩子一道明媚的“枫”景
未来岁月
愿你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做一个独立自强
正直善良
阳光健康的人
愿你不畏将来
一路向前
愿你向阳而生
岁月生香
愿你向暖而行
不惧冬寒
愿你心之所向
披荆以往
又到了案件定期回访的日子,因为临近“六一”儿童节,我们决定去看看那些家事纠纷中曾经谋面或者素未谋面的孩子,案件虽然已经结了,但是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一直是我们心尖上的“念念不忘”。
01“家访”第一站守护“团圆” 还她一个温暖的家
“张主任,我已经在车上了,你在哪里?我来接你一起又到苏某家里去看看怎么样?”
“上次去她家里事情不是处理好了吗?怎么又要去?”
“案子是办完了,他们孩子还小,心里放心不下,再去上门看一看。”
“好的,好的,我在社区办公室,马上去路边等你。”
这是官渡口法庭庭长贾鹏程与东瀼口镇雷家坪社区妇联主任第二次相约去苏某家中“家访”了。
苏某与雷某是一对“80后”中年夫妻,双方于2016年9月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两个女儿。雷某为养家糊口,常年在外打工,苏某与家中长辈朝夕相处,逐渐产生摩擦,长此以往“家庭矛盾”也逐渐演变成了“夫妻矛盾”。苏某感觉带娃忙、生活累,又长期得不到雷某的关心和帮助,便有了离婚的想法。
我们刚到苏某家门口,她便牵着孩子笑意盈盈的出来迎接,与上次蓬头垢面不加梳洗的模样有了很大改变。
“上次来和你聊了聊,这些天你们夫妻俩关系缓和了没有?孩子还听话撒?”
“挺好的,谢谢!”苏某言语不多,笑着邀请我们坐下,公婆也忙前忙后烧水泡茶。一番闲聊下来,苏某和公婆没再提起彼此的过错,而是始终围坐在我们身边寒暄家常,这个曾经剑拔弩张的家也逐渐重拾了寻常百姓家中的温馨。
临走时,我们拿出为苏某小女儿精心挑选的连衣裙为小姑娘试穿,一岁多的小女孩儿显然还不会知道眼前这几个熟悉又陌生的阿姨几次前来打扰的真正目的,但是孩子试穿新衣的快乐与我们护住“家庭团圆”的快乐显得同样珍贵。
临出门,孩子的爷爷硬塞给我们一袋刚从树上摘下的枇杷,几番推脱不掉,我们只好收下,因为我们知道朴实的老人家说不出太多感谢的话,这一袋枇杷已然胜过千万句语言。
02“家访”第二站 守护成长 提示写入文书为关爱加密
枇杷香味的萦绕中我们心情并不轻松,因为即将“家访”第二站的主人翁是一个我们一直放心不下的小姑娘淼淼。
淼淼父母的结合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后不久便诞下淼淼,生活的鸡毛蒜皮和孩子的哭哭啼啼让他们失去了对婚姻的耐心,淼淼的母亲在一次争吵之后便离家出走,夫妻俩天各一方,各自为生活忙碌,对淼淼的关心仅限于电话里的嘘寒问暖以及经济上的支持,读初中的淼淼放假回家能陪伴在身边的也就是那间见证过父母争吵的老屋。
父母离婚案件开庭当日,淼淼向老师撒谎身体不适偷跑到了法庭,撕心裂肺的哭声让庭审没办法开展,也让我们这些历经数案的“老手”手足无措。
“其实我只是想见见你,想抱抱你......能不能不和爸爸分开”历时多日,淼淼当日在法庭对母亲的乞求我们仍然记忆犹新。
但遗憾的是,我们终归未能替她挽回这个千疮百孔的家,淼淼的父母几经考量最终决定放弃这段“无爱”的婚姻。
“就是送个调解书,用12368平台电子送达不是更方便吗?”刚到法庭的小李不解的问道。
我们一路并没有回答小李的提问。
是啊,电子送达是更方便,但是此行我们更希望能亲手将制作好的调解书送到淼淼父母的手中,因为调解书后附加的《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我们想逐字逐句念给他们听听。
淼淼的母亲并未回到那间承载她十八年婚姻的老屋,我们只见到了淼淼的父亲,那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黝黑的脸庞淌着劳作后的汗水,不识字的他听着我们的嘱咐连声说:“好,好,我记住了”。
回程途中我们给淼淼的母亲打去了电话,电话那头她放下了当初的防备,承诺一定会多回来看看淼淼。
03“家访”第三站守护未来 家校携手共护幼苗
离开淼淼家已至中午,初夏的太阳也并不温柔,我们伴着树上的虫鸣前往今天“家访”的第三站——雷家坪小学。
前往雷家坪小学的路上,我们给谭校长打了一个电话,因为上一次我们在学校大门外吃了“闭门羹”,希望今天的到访不会很唐突。很显然,这一次谭校长对我们的到来没有抗拒,电话挂断就通知门口的安保人员引导我们去校长办公室。
“不好意思,上次你们来并不是有意阻拦,家长把手中的小宝贝交到学校手中,我们就得全心守护孩子的一切,贸然让小浩知晓父母的矛盾我们害怕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谭校长面带歉意地说道。
谭校长口中的小浩是我们办理的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中的孩子,2022年,小浩的父母协议离婚,小浩跟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支付抚养费。因为小浩的母亲是外地人,近期有重回家乡就业的想法,舍不得孩子的她便起诉到法院,希望能将孩子的抚养权变更到自己名下,为尊重孩子的意愿,上一次到访学校就是希望能问问孩子的意见,后因学校照顾孩子心理健康并未成行。
第一次在学校吃“闭门羹”后,我们考虑到孩子母亲是外地人,但是小浩一直在巴东本地生活和学习,贸然判决恐怕会给孩子带来生活环境上的巨大改变,经过多次沟通,孩子父母内心很受触动,父亲同意将小浩抚养权变更给母亲,母亲也同意让小浩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学习和生活。
“那这次来你们还是想见见孩子吗?”谭校长小心翼翼的问道。
我们连忙笑言:“不用了,我们来一是想告诉谭校长案子已经化解了,让学校安心,二是想了解一下小浩最近的生活、学习情况。”
谭校长介绍,小浩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并未受到父母纠纷之间的影响,在这之后学校也将随时关注小浩的情况,让孩子在无忧无虑中畅享未来。
我们和学校一致的默契,都是因为我们谁也不忍心打扰一个孩子快乐无忧的童年,愿未来的日子里小浩所遇皆是美好。
从小浩的学校出来,落日已向大地镀上一层金黄。我们望着黄昏的太阳,却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再次拥抱爱的曙光。那些曾经横亘在夫妻、亲子之间无形的墙,也被我们用有形的努力撞进去光。有人说,每一朵乌云都镶着金边,确实,未来很长,当晦暗散尽,终星河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