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天平书正义:记水布垭法庭庭长罗杨军

发布时间:2010-09-06 点击数量:650

胸怀天平书正义

---记巴东县水布垭人民法庭庭长罗杨军

通讯员 钱财保

从教师到法官,从书记员到庭长,他甘于寂寞,乐于清贫,谱写了一曲和谐、正义的青春之歌。他就是在基层法庭工作了九年,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法官”、 “办案能手”荣誉称号的水布垭法庭庭长罗杨军。

清江岸边、农家院落、打渔船上,在法、理、情错综纠结的案件中,他锲而不舍地追寻法的正义,让“和谐、公平、公正”在每一个个案中闪烁出永恒、圣洁的光芒。

快审快执 让法律阳光尽快“疗伤”

在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有不少案件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雇员受害赔偿及其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这类案件常常因为案情复杂,当事人一拖再拖而使伤者不能快速地获得赔偿金,让受害人饱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痛苦。这类案件如果处理不及时、不细致、不透彻,就可能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化,导致双方当事人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

为此,在处理这些案件的过程中,罗杨军带领法庭一班人,坚守“尽快实现当事人的权益就是对弱者最好的同情”这一原则,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快审快执,让当事人充分体会到了法律的温暖。20074月,在巴东县水布垭朝阳水泥厂务工的黄某驾乘摩托车时不幸被一辆大货车挂倒碾压,致黄某左大腿全部截肢,被鉴定为五级伤残。黄某出院后,多次要求赔偿,侵权人均拒绝支付任何费用。无助的黄某在当年7月即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庭主持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由侵权人卢某赔偿黄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21万元,保险理赔款由侵权人领取后直接交付给黄某。在协议确定的履行期届满后,卢某不仅没有主动给付赔偿款,还从保险公司领取保险款后外逃至浙江。以为再也不能拿到赔偿款的黄某哭诉着来到法庭,请求执行。立案后的第五天,罗杨军就带领执行法官远赴浙江,将逃避执行的卢某带回巴东,敦促其交付赔偿款。从立案之日不到一个月,黄某就拿到了赔偿款。

这只是他办理案件中的一个个案而已,但罗杨军却说他从这个案件中真正体会到法官的价值之所在、责任之所在。罗杨军在办理完这个案件后颇有感触地说道:“让当事人从茫然无助的绝望中解脱出来,法官所收获的便是无以言表的成就感!”

苦口婆心 让调解成为实现公正的蓝天

基层法庭与群众的联系最密切,接触最广泛,承担着调处基层矛盾纠纷的重要职责。

多年的基层法庭历练使罗杨军认识到,调解是消除双方积怨、化解矛盾纠纷的一种有效办案方式。为此,对每一起案件,罗杨军都坚持做耐心艰苦的调解工作,多说话,多走路,他都毫无怨言。

20084月,水布垭庭受理一起特殊的人身损害赔偿案。烫伤面积达70%的邓某被亲人搀扶着走进了水布垭法庭。罗杨军看到浑身烫伤的原告,以及那无助的眼神,他心里怎么也不能平静。于是他决定亲手处理这起案件,化解这起纠纷。当天晚上,罗杨军就拨通了被告的电话,可话还没说完,被告就挂断了电话,面对拒绝,罗杨军并没放弃努力,他又一次拨通了被告的电话,耐心地给其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并表明了法官为争议双方进行调解的意图。被告当时给他的回话是:“调解方案只要我能够接受,我可以到法庭试一试!”

双方到庭后,第一次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罗杨军又决定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再次到事发地主持双方协调。经过法庭工作人员多次努力,双方终于握手言和,并达成由被告赔偿邓某各种损失共计18000元的协议。

心系百姓 做群众利益的忠实护卫者

2008年初,组织安排罗杨军到水布垭法庭主持法庭工作。

水布垭法庭辖一乡一镇,最远的村距法庭约90公里,大部分村交通不便,老百姓到法庭打官司,从立案、开庭到领取法律文书,往往到法庭一趟,往返需两天时间。

水布垭法庭每年诉讼案件都在200件左右,为方便老百姓诉讼,自他主持水布垭法庭工作第一天,他就提出了“法官手机全天通、法庭解难全天侯、法律服务全方位”的工作要求。该庭自2008年以来,把巡回审理、就地办案作为一项常态性的措施来抓,并为老百姓发放便民联系卡,还创造性地推行了“手机立案”举措。

水布垭法庭管辖的乡镇中,金果坪乡距离法庭最远,该乡的泗井片的几个村的当事人若要到法庭一趟,往往要辗转几次。为此,水布垭法庭决定在金果坪乡设立巡回法庭,确定每月的21日至30日为金果坪巡回法庭集中审理日,极大方便老百姓的诉讼。

水布垭法庭所受理案件90%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有的钱不多,有的事不大,还有许多就是打“气”官司。罗杨军与法庭一班人却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情,他们认为这些案件在法官眼里看起来都是些平凡琐碎的案子,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关乎自身利益的“大事”,作为法官,多跑一里路,多费一句口舌,多做一些说服解释工作,可能双方当事人的气就消了,事就平了。为此,在该庭所办案件中,无论案件大小,都要调解23次,很少有直接下判决的。

2008年,鹤峰县一名当事人卧床不起,行走不便,打电话到水布垭人民法庭,水布垭法庭办案法官在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并将审判庭搬进当事人的病床前,案件也在法官的主持下得到调解。这便是水布垭法庭落实各项便民举措的一个真实写照,便民法庭也真正走进了土家山寨。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鲜花与掌声,没有欲求与功名,默默无闻地扎根基层,把辛勤和汗水撒在乡间小路上,把公平正义传送给千家万户,用坚定的步伐执着地书写无悔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