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口法庭构建“一核双驱三赋能”体系 奏响家事审判和谐曲

发布时间:2022-11-16 点击数量:714

     “家事无大事,家事难了事。”想要审理好家事案件,往往需要超越案件审理本身,倾注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近年来,官渡口法庭坚持“以和为贵”的家事审判工作理念,构建“一核双驱三赋能”工作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构建司法、行政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新型纠纷综合协调解决模式。

      今年1月至10月,官渡口法庭共受案628件,结案600件,结案率95.54%。已结案件中,调解381件,撤诉119件,判决93件,调撤率为83.33%。其中,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198件,占比37.42%。

一核

聚焦“一问一讲一函一书”核心机制建设,以制度规范提升家事审判“专业化”水平

      积极探索健全符合家事审判特点的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转变过去被动收案、包打天下的思想观念,坚持杜绝“一判了之”情况。在立案受理前,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家事审判特点的“一问一讲一函一书”核心工作机制。“一问”,即向当事人或属地乡镇综治中心询问,诉前是否进行过人民调解或行政调解等,并收集相关调解资料。“一讲”,即向当事人讲明诉前调解"节约时间成本、节约诉讼费用、减少对立情绪、缓和人际关系"四大好处,引导家事纠纷双方进行诉前先调。“一函”,即法庭将适合人民调解或行政调解,而未经乡镇、村(社区)等组织调解的案件,以《巴东县委派调解函》的形式,先函请属地综治中心先行调解,同时附上“一书”,即《调解指导意见书》及相关起诉资料,再由属地综治中心指派、委派、委托有关组织调解。

      根据“一问一讲一书一函”核心工作机制,官渡口法庭在收到案件后,也不再简单将案件直接移送到法官开庭审理,而是进行专业研判。对于受理的家事纠纷案件中预判的矛盾风险隐患,及时向乡镇综治中心报告、预警,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排查、化解。家事,尤其是情感类纠纷,出现报复的可能性更大,很多当事人会用报复对方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仇恨。我们会将长时间沉默或者言语偏激的当事人,纳入重点监管,在和综治中心报告、预警的同时,邀请村、社区工作人员及乡贤对案情进行研讨、分析。

      彭某诉陈某离婚纠纷一案,陈某性格多疑,对妻子总是持怀疑态度,在共同生活中常对彭某实施家庭暴力,彭某不堪家暴,诉至法院请求离婚。法庭受案后,针对陈某的行为,积极运用“一问一讲一书一函”核心工作机制,及时研判分析风险隐患,并邀请综治中心、妇联、派出所、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对案件进行调解,并根据彭某的申请,对陈某送达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书,在调解案件的同时,依法保护彭某的人身安全。

双驱动

“源头预防+调处化解”双轮驱动,以多元纷搭建家事审判“大调解”平台

      主动融入基层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构建司法、行政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新型纠纷综合协调解决模式,搭建好大调解服务平台。

      以辖区内各村委会或居委会、“无讼村(社区)创建”等为纽带,联合社会力量(包括乡贤、网格员、村(社区)干部)就社区、村居纠纷进行初调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家事涉及隐私,通过村级调解组织、乡贤调解无论是社会成本还是私人成本都非常低,而且极大避免了矛盾的再激化。法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理念,主动将服务端口前移,打通服务人民群众和企业“最后一公里”。

      设立巡回办案点,将审判力量下沉到基层,法律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提前介入矛盾排查、纠纷化解,及时定纷止争,确定专人担任巡回审判点网格联络员、专业法官作为驻点网格法官,负责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排查、诉前调解、案件受理、接待来访、就地回访、法治宣传等服务,通过网格法官和联络员有效打通司法与县、乡、村综合治理之间的网络连接,常态化加强与综治中心、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的业务交流对接,形成法官指导、乡镇调解组织主导的联动调解格局,将诉源治理工作触手延伸到基层,实现“纠纷不出镇”。

      法庭受理的邓某与向某离婚纠纷一案,夫妻矛盾尖锐,但其子好学上进,成绩优异。为避免因父母离婚,对小孩学习造成影响, 法庭主动与小孩的班主任沟通,并与辖区内综治中心、社区工作人员联动调解结案。根据后续跟踪回访记录显示,孩子学习成绩仍为全县前列,并未受到父母婚姻关系改变的影响。

三赋能

“智慧法院+专业团队+判后回访”三项赋能,用“以和为贵”理念引领家事审判

     官渡口法庭不断创新,积极利用网络,采取“三云”措施,推动家事审判工作机制改革。“云处理”,积极利用湖北移动微法院、人民调解平台及时化解矛盾,提高效率;“云探望”,在涉及未成年人探望权的案件中,经办法官在办案过程中结合个案实际情况,加强与当事人沟通,促成云探望,以解决家事纠纷中当事人因空间、时间、身体或当事人不配合、疫情等原因无法现场探望的难题,保障未直接抚养人对未成年人的探望权,也让爱在云端传递、延续;“云支付”,对于应缴纳的“三养”执行费用,可以通过微信、网上银行转账支付等多种方式线上汇款,缩短执行时间,减轻当事人诉累。

      打造专业团队赋能力量保障。官渡口法庭是名副其实的“女子法庭”,家事审判团队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善于沟通、亲和力强,这支队伍以“家和”为底色,融合法律的刚性和家事的柔性,具有女性特有的爱心、耐心、慧心,使审判团队更加贴近群众,更容易赢得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当事人的信任。

      坚持判后回访,服务延伸,将案结事了与关爱相结合。及时掌握案件处理的后续状况,特别是对困难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提供必要的关怀,有效延伸家事审判社会功能,体现人文关怀,传递司法温度。法庭承办的一离婚案件调解结案后,当事人的孩子患白血病需要救助,孩子父母均为农民,无力支付巨额医疗费,法庭积极联系辖区内民政部门,帮助其申请慈善救助,确保孩子得到及时治疗。

      化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官渡口法庭将把家事审判放在社会治理大局中统筹推进,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凝聚解纷合力,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