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式法庭”创建 | 诉前调解,23位农民工的工资有了着落

发布时间:2024-09-14 点击数量:115

一场意外事故夺去了两个家庭“当家人”的生命,也引发了23位农民工的讨薪纠纷。

经茶店子法庭与绿葱坡镇综治中心、人社中心及村干部一起协调,最终化解了这场“危机”,当事人就应付工资数额及支付时间达成协议。

事情还要从2024年3月16日的一场事故说起。刘某、胡某在为吴某等共同出资修建的房屋施工时,因意外事故从楼顶坠落摔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刘某作为修建房屋的承揽人,他的死亡让谭某某等23位工人陷入了“恐慌”,他们都是跟随刘某做工的工人,他们的工资该怎么办?

谭某某等23位工人为讨要工资经政府多次协调未果。6月18日,谭某某来到茶店子法庭,准备以刘某的妻子为被告提起诉讼。

通过了解,承办法官得知刘某意外死亡,留有30多万的工资未有支付,涉及到23人。

“这个事关系到20几个家庭,一方是遭遇不幸的家庭,另一方是没拿到血汗钱的农民工,我们得及时到村里去处理。”法官们商议着解决方案。

6月24日,茶店子法庭将23位工人和刘某的亲属请进当地村委会调解室,与综治中心、人社中心及村干部一起开展了一场“特殊”的调解活动。

调解中,茶店子法庭为大家就案件所涉及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了细致解读,从情理法上进行分析,结合实际为案件的处理提出解决思路。

工人们对刘某的死亡深感同情,表示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对应得工资数额进行适当的让步,并给予刘某亲属一个月的时间查清刘某生前的债权、债务情况,一个月后再具体协调工资的支付时间和数额。

7月24日,大家再次来到村委会调解室,进一步协商调解方案,经协调,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之前我们想尽了办法也没有解决,今天终于有了着落”。一位农民工兄弟激动地说。

该案的成功调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典型案例,不仅及时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化解了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同时也是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真实体现。

茶店子法庭在办案过程中始终秉持“如我在诉”和“纠纷实质性化解”的理念,把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共同缔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末梢,充分发挥调解职能,在源头化解纠纷,减少当事人诉累,为百姓提供优质便捷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