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感动
每年的年末我们都要对所执行的赡养纠纷案件当事人进行回访,看看那些曾经不孝的子女是否履行了赡养义务,去年的大雪灾也波及到我们这个江北小镇,一连十几天的大雪,让人们的出行很困难,也影响到了我们的工作,好不容易等到天气好转,我们便马不停蹄的开始逐案落实。当我们赶到年近八旬的赵某家问及他三个儿女是否按调解书负担了老两口的生活用品时,老人说自从经法院调解后,生活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和子女之间没有更多的交流,感觉被儿女们抛弃了,他们现在年事已高,活在世上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少,今年他们想和子女在一起过一个团园年,希望法庭的同志能从中说和。这让我们觉得很为难,我们只能从法律的角度帮助老人解决物质上的困难,对于老人期许的精神抚慰,法律并没有赋予我们任何权利,但是面对老人那阅尽世间沧桑却仍充满期盼的眼神,有谁能忍心拒绝?我们开始和老人的三个子女联系, 又请村干部帮助做工作,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就办妥了这一件事:老人的大儿子表示接老人到他家过年,并且让弟弟妹妹们都到他家去过一个大团圆年。当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反馈给老人时,老人激动的一遍又一遍的给我们作揖“谢谢好人,谢谢好人哪。”
车子开出了好远,我偶尔从反光镜中看见老人拄着拐棍还在向我们挥手。我的心一动,老人先前期盼的眼神和当时满足的神情在我的眼前交替重叠,我突然想起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老话,我一向认为自己对父母是很孝顺的了:逢年过节买东买西,过生日送礼物送红包,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而今天我猛然意识到父母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保证,更多的可能还是需要做子女的多关心他们,多听他们说说话,陪他们聊聊天。
回到家已是晚上9点,母亲看见我进门关切的迎上来问“吃饭没有?”我停下脚,第一次看着母亲的眼睛说“我还没吃。”然后跟在母亲后面进到厨房,我装做很感兴趣的样子问起母亲一天都在家做了些什么事,看了什么好看的电视剧。看的出母亲很高兴,因为之前对父母的问话我总是使用点头、摇头之类的肢体语言,但我想从今天起我应该习惯于每天晚上和父母一起聊一会儿天。既然父母喜欢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呢?
(作者系巴东县官渡口法庭助理审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