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正义女神

发布时间:2013-10-14 点击数量:442

我心中的正义女神

薛海欧

小时候曾看过一部电视剧——《一号法庭》,那时的我,丝毫不懂何为法律、法庭和法官,但却被那一幕幕场景深深吸引。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经历了本科毕业,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再到求学于武汉大学,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将来要走的路,脑海里不断浮现头戴金冠、身着白袍、手持天平和宝剑、被蒙住双眼的正义女神,究竟要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法官,我心中所神往的正义女神又是什么?业务水平当然是一名优秀法官必备的素质,那其他方面又是怎样的呢?我想在跟随师傅贾泽升庭长和年青法官谭凤平学习的日子里,我心里已经逐步有了答案。

一、思想意识方面

(一)公正

记得第一次坐车到沿渡河法庭,贾庭长就语重心长地对我和凤平说:“在基层做一名法官最需要做到的就是正派,只要你秉公办案,即使当事人的利益有损,他们也能理解并尊重你裁判。”公正是司法的生命,一个没有公正观念的法官将被人民群众所唾弃,也注定会被驱逐出法律的大门。

(二)理性

正义女神之所以被蒙住双眼,是为了排除感性认识的误导。虽然我不认同这种完全排除感性认识的做法,但理性对于裁判者来说应是首位的。法官在庭审过程中居于中立地位,他要仔细倾听各方当事人的诉求,要能够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但也一定要避免以主观臆断裁判案件,不能被当事人牵着鼻子走。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人一辈子不管做什么事,要把握好“度”是最难的。做的不够,不能达到心中所盼;做的过头,往往事与愿违。在法官生涯中,对度的拿捏更为艰难,裁判结果总涉及当事人或多或少的利益,手中权力的运用必须慎之又慎。

(三)统一

中国法官必须做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孙中山先生说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在我国治国政策的变迁会对法律的适用产生深远的影响。法官是社会各种利益的平衡者,理应时刻关注社会现实,紧跟主流意识形态,有政治敏锐性,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驾护航。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被判死刑后,各方人士都不想他死,所以对他的监禁是很松的,他完全可以从狱中逃跑。很多人去看他,都劝他逃跑保命,而他却说了这样一番话来解释他为什么仍待在监狱中等死——法律曾经保护了我,法律对我的审判在程序上是没有瑕疵的,我应当尊重法律的裁决。苏格拉底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向世人阐释了尊重法律的重要性,法官对此更是责无旁贷,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是所有法官毕身的价值追求。

中华文明上下几千年,中国人早已形成自己特有的法律文化心理。总体上来说,国人较为缺乏法律理性,在遇到事情时,极易出现“集体无意识”的局面,舆论经常是一边倒。现在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频发,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社会保障不健全,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民众普遍有仇官仇富的心理。法官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既不能随着舆论一边倒,失去自己的理性判断;也不能忽略民意,超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承受范围。

(四)三观

回想起学过的知识,我认为最重要的学科就是哲学。高中时我们已经知道,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对三观的认识仅仅停留于课本的讲解。本科毕业后近三年的志愿服务生活,使我对三观有了些许感悟。

法官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他们可以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诉求,但绝不要妄想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谋求一己私利。法官应当以人民自由、社会正义为最高价值追求,尽己所能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才是不悔的人生。

二、道德情操方面

(一)良心

良心指内心对是非的正确认识。每个人的成长背景、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所经历的事情都会让自己内心形成善恶评判标准。法律的规定总是滞后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为了让法律适用于不同案件,就需要法官来解释法律。在解释的过程中,法官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经办的每一个案子,法官要做到无愧于天地,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同情

在当代中国,很多民众是不懂法的,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的。我们要做有同情心的法官,不能对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有丝毫歧视,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疾苦,这不仅能促使办案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接近正义。

(三)胸怀

在武大求学期间,一位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他在某法院工作期间,有一位领导一直针对他,后来,他被提拔离开法院时,那位领导向他道歉,他却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之间没有什么个人恩怨,这只是工作中的不同观点,实属正常。”领导一听非常高兴,高规格地欢送了他。别人重伤自己,老师不仅不怨恨,反而忽视掉过去的一切,这种胸襟着实令人折服。

人因宽容而拥有博大的天空,法官在工作和生活中,和领导、同事、亲友发生冲突的情况是常有的,让我们尊重领导和长者的教诲,虚心倾听他人的建议,注重向当事人学习,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四)操守

我们生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天都会接受很多新东西,我们对世界也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习惯于自由散漫、随心所欲。但法官这个职业的特点却要求我们警言慎行,注意个人形象。还记得第一堂法院实务课时,我的导师柳正权老师就已经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在2328岁之间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这将会使自己终身受益。

要做一名优秀法官谈何容易,我们这些还未真正了解社会的新同志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过去的日子里,贾庭长的谆谆教诲和谭凤平的善意提点是我终身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但未来的路要靠我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司法最重要的是经验”我定会牢记心中,并主动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请教办案技能,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以期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