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日报》头版 | 巴东县构建打击“拒执”犯罪新格局
一纸判决,是法律权威的庄严宣示;切实执行,是公平正义的最终落脚。然而,当生效判决遭遇“软抵抗”与“硬钉子”,“执行难”便成为维权路上的关山险隘。
面对“执行难”这一制约司法公信力的顽疾,巴东县人民法院以一场理念、机制与格局的深刻变革,给出了铿锵有力的答案。近年来,该院以雷霆之势、创新之智、协同之力,在峡江两岸织密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简称拒执罪)的天罗地网,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诚信回归本位。
破理念之冰:从“单兵突进”到“集团作战”
以往,打击“拒执”犯罪是法院执行局一家的“独角戏”。打破这一固有局面,是提升执行质效的关键。
破局,始于顶层设计与共识凝聚。巴东县委将解决“执行难”纳入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双考核”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政治牵引,释放出对失信行为“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有了顶层的强力支持与系统谋划,巴东县人民法院内部的深刻变革随即展开。打击“拒执”不再是执行局的“单兵作战”,而升级为全院上下协同发力的“集团作战”。
该院整编执行局、法警大队,成立执行警务局,实行“局队合一、扁平指挥”,形成“1+1﹥2”的合力。同时,成立拒执罪案件专门合议庭,由经验丰富的刑事法官与执行骨干联合办案,通过“专家会诊”模式,确保每起“拒执”案件定性精准、量刑适当。
这一模式在胡某拒付子女抚养费一案中成效显著。胡某离婚后拒不支付两名子女抚养费,经执行法官送达文书后仍不履行。由审判长李辉,审判员胡亮芳、周敏组成的合议庭评议后,依法对其采取限制消费、纳入失信名单、司法拘留15日等惩戒。后续查明胡某账户存在大额资金流水,具备履行能力。权利人沈某提起刑事自诉,案件转入刑事程序,由审判员贾泽升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李辉、宋骁宇组成合议庭审理,决定对胡某逮捕并挂网追逃。胡某很快落网,其家属代为付清截至2024年的全部抚养费。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巴东县人民法院内部实现了高效联动,打击拒执的拳头更硬、落点更准。
创机制之新:从“各自为战”到“流水作业”
理念突破需要机制创新来支撑。巴东县人民法院创新构建“繁简分流流水线执行模式”,将执行工作纳入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精准流程。
该模式将执行过程视为有机生命周期,在关键节点实现多次分流、层层筛选。以线上、线下、线索“三线查控”为起点,由专人专项推进。根据查控结果首次分流,快速执结有足额财产的简易案件,进而以财产处置难度区分复杂案件、以是否构成拒执罪为标准,将涉嫌犯罪案件导入刑事通道,最后对确无财产案件实施最严格审查,确保程序与实体双重公正。
为支撑此流程,该院重构执行架构,形成“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核心业务分段实施+综合事务集约办理”的体系,设立线上查控、线下查控、线索查控、财产处置、拒执打击、终本管理、结案审查与指挥监控八大专业班组,八大班组各司其职,协同发力。
龚某拖欠桂某等人5万余元劳动报酬案是此模式的生动体现。
2024年10月14日,桂某等人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流水线”。次日,立案人员审查立案,线上查控组冻结龚某账户;10月18日,线下查控组查询其房产、车辆信息;10月21日,送达文书,并在龚某拒绝履行后采取限制高消费、列为失信等惩戒。经查,龚某判决后仍有大额资金往来,案件遂分流至拒执打击通道。证据移送审查后,经合议庭评议,决定对龚某实行逮捕并挂网追逃。今年7月10日,龚某在广东东莞落网,付清全部欠薪。
此案诠释了“繁简分流流水线模式”的动态精髓:案件在调查中被持续精准识别与分流。从线上查控的“快”,到线索深挖的“准”,再到拒执打击的“狠”,各环节环环相扣,凝聚成破解执行难的合力。
聚格局之变:从“法院独奏”到“社会交响”
根治“执行难”,需汇聚多方力量。巴东县坚定秉持“法院主推、公安主侦、检察主诉”原则,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
在巴东县委政法委统筹下,该县出台打击拒执犯罪工作协作规范,为公、检、法协同办案铺设制度化“高速路”。县公安局开辟控告反馈、轨迹查询、网上追逃3条绿色通道,切实做到“法院吹哨、公安报到”。
该机制在追捕长期逃避抚养义务的彭某时起到关键作用。彭某与舒某离婚后,仅支付一年半抚养费便隐匿行踪,经法院作出限制高消费、列为失信、司法拘留15日的处罚后,仍长期躲避执行。执行法官苏静多次前往彭某的户籍地,联动当地公安、社区进行排查,但是均无果。
巴东县人民法院与县公安局就该案专门会商,梳理证据后移送线索。公安机关启动联动排查,次月在鄂州市将彭某抓获。
为统一办案尺度,巴东县建立公、检、法季度例会与重大案件随时会商机制,围绕入罪标准、财产处置等难点研讨,明确证据规格与量刑尺度,实现侦查、起诉、审判各环节“一把尺”衡量。今年10月,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拒执罪专项行动,集中清理一批疑难案件,形成“打击一案、震慑一片”的效应。
在强化司法协同的同时,巴东县积极构建社会共治网络。县人民法院与自然资源、市场监管、金融机构等单位共建联合惩戒平台,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环境。同时,创新社会动员机制,组建由人民陪审员、律师、网格员构成的“执行监督员”队伍,设立“执行110”热线,通过新媒体发布悬赏公告,接收群众有效线索1800余条,让失信者无处藏身。
法威如鼎,重击方能回响;诚信如金,守护始见光芒。巴东县通过持续深化打击拒执罪的实践,不仅扫清了公平正义之路的障碍,更在峡江两岸激荡出尊法、守法、护法的时代强音,为法治巴东、诚信社会建设绘就了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