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巧解“千千结”
步步为营
巧解“千千结”
“法官,太感谢您了,十多年的账您十几天就帮我要回来了!”沿渡河法庭外胡某紧紧握着承办法官谭清波的手,心中满是感激。
原来,胡某是一家石料厂的老板,石料厂现在虽已关闭但还有部分石料款未收回,为追回货款,胡某整理出相关的出库单和欠条,于2024年10月31日上午向沿渡河法庭递交了7份诉状。
诉前沟通初见成效
收到诉状后,法官助理袁梦琪积极与各被告联系,耐心沟通疏导,其中三位被告均表示希望先私下与胡某协商。
“你们打电话就是管用!他们三个中午都把钱给我了,我就不起诉他们仨啦!”
10月31日下午胡某兴高采烈返回沿渡河法庭领回了上午刚交的3份诉状。
庭前调解"略施小计"
“微信到账3000元!”“微信到账6000元!”
2024年11月14日,胡某的身影又出现在沿渡河法庭,其他四位被告也陆续到达。谭清波逐一与各位当事人庭前沟通,发现被告张某与李某经送达开庭传票后调解意愿有所提升,于是分别组织胡某与张某、李某对账,两人在核对出库单后均表示对胡某主张的石料款无异议,纷纷当场履行货款。
庭后调解"放大招"
“不可能,我不接受调解!”
“我也不接受调解!”
被告谭某与杨某均对原告主体适格问题、诉讼时效问题等有不同意见,谭清波决定先开庭审理。庭上核对了两百多份出库单,由于时间间隔太久,事实细节大多都模糊不清,谭清波又抽丝剥茧式将细节一点一点盘问。
“希望大家都能放下成见,积极配合,把问题一一摆出来,我们一起讨论如何解决,相信我们法院一定能让你们都能摆脱诉累。”庭后谭清波依然倾力促进调解,为了把水火不容的双方拉回到谈判桌,从情理法理的角度出发,与各方耐心疏解心结,讲是非曲直、谈利害关系,让各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从多方面努力做通当事人思想工作,最终在谭清波的劝解下,被告谭某与杨某均同意进行调解,并达成了调解协议。
“微信到账5000元!”“微信到账10000元!”伴随胡某手机连连响起的提示音,被告谭某与杨某纷纷感慨:“法官,您是真厉害,最后还是让我们心甘情愿的掏了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