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式法庭”创建 | 让“小法庭”为基层“大治理”赋能
近年来,清太坪法庭致力于将法庭服务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扎实推动基层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让司法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聚民心”。
"云端"发力 诉讼服务"零距离" “哎呀,真没想到现在打官司能这么方便,通过手机就能开庭了。”远在河北的王先生为了要回劳务工资走上诉讼维权之路。清太坪法庭受理该案后,了解到双方争议不大,为减少王先生的诉讼成本,法庭干警通过线上调解平台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调解结束后,王先生多次对法庭干警表示感谢。 清太坪法庭建立健全诉讼服务辅导机制,支持跨域立案,在线化解纠纷,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最便捷的司法服务。法庭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将诉讼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通过电子方式送达裁判文书,有效破解送达难题,让当事人实现“秒接收、零跑腿”,有效地提高了送达效率和群众获得感,让群众感受到法院速度和温度。 2024年1—7月,网上立案115件,网上送达342件,网上调解131件。大力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工作,深化与其他组织调解平台的对接,通过在线调解平台解决矛盾纠纷。 拓展路径 实质解纷"促双赢" “他给我修建房屋存在质量问题,若原告不给我解决,我坚决不会给他付钱。” “不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他可以申请对房屋进行鉴定。” 这段对话来自一个承揽合同纠纷的原告和被告,双方在庭审中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谭某某承包了邓某某的房屋建设工程,后因双方发生矛盾,谭某某诉至法院,要求邓某某支付施工款项。考虑到该案仅用一纸判决结案,只会激化矛盾,甚至产生新的诉讼,法官积极推动调解,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情理与法理结合,“面对面”沟通与“背对背”协调并用。 最终,邓某某表示愿意当庭给付谭某某47000元,而后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并承诺不再就案涉房屋质量、工程款产生任何纠纷。通过调解,一次办结,在双方均自愿调解的基础上,真正达到了“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 为最大限度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清太坪法庭抓住矛盾的根源,找准突破口,充分发挥亲情、子女,邻里,村干部等作用,深入村庄院落、田间地头,现场办案、就地调解,多种调解方式的灵活使用,使得辖区内纠纷得到实质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执前督促 审执衔接"破难题" “法官,这下不用愁孩子上学的费用了,没想到不用执行立案就帮我们把事情解决,真是太感谢了!” 董某某与张某某因夫妻感情破裂经法院判决离婚。后因张某某未主动给付抚养费,董某某来到法庭咨询申请强制执行所需的材料,法庭干警考虑到若直接立案执行,不仅容易激发双方对立情绪,而且不利于当事人胜诉权益得到及时兑现,干警多次与张某某电话联系,向其详细告知履行方式及拒不履行将产生的法律后果,在执前督促的引导下,张某某主动履行当年的抚养费,并承诺此后也会积极履行抚养费。 清太坪法庭积极推进法庭案件直接执行机制,促成案件按期履行,有利于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减少进入执行环节案件数量,节约司法资源,减少当事人诉累,更加公正高效保护群众利益。 使命在肩不容懈怠,重任在身唯有奋斗。下一步,清太坪法庭将在案件质量上争先、在提高审判效率上创优,不断强化与各级调解组织的良性互动,用奋斗书写精彩,用实干谱写新篇,树立新时代人民法庭解纠纷、送正义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