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心为墨,书写司法为民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要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内涵。湖北省巴东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王静,工作15年来,面对当事人的家长里短,她始终做到公正与效率相统一,法理与情理并重,于“凡人小事”中书写新时代好干部的司法为民答卷。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全州十佳法官、全州劳动关系金牌调解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01 以“勤政”为先,厚植干群关系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职责所系,更是王静的人生价值追求。
她始终秉持工匠精神、修复思维,用心、用情、用慧眼挖掘案件背后的故事,力争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帮助当事人化解心中积怨。
说起王静法官,八十多岁的田某心中有着说不尽的感激。田某育有四个子女,随着年龄增长,田某生活逐渐无法自理,但四个子女对老人的赡养各有各的说辞,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田某无奈只好诉至法院。
办案过程中,王静先后四次前往田某家中及村委会了解其家庭状况,多次与四个子女面对面了解家庭纠纷的起因、经过及现状,找准矛盾根源,反复释法明理,耐心劝说,在充分考虑各方家庭困难的基础上,寻求合理的赡养方式。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积怨已久的矛盾得到化解,耄耋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了妥善安顿。
02 以“情感”为线,提高办案质量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她始终坚持情法并重,用情怀传递法治温度。
在担任执行局常务副局长期间,王静秉持善意暖心执行理念,在保证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时,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人的不利影响,实现执行效果的最优化和双方的利益共赢。
在执行被执行人田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被执行人田某开办了一家幼儿园,因其他投资失败导致其债台高筑。申请人强烈要求对田某采取强制措施,并将幼儿园的全部收入用来偿还借款。田某担心一旦采取强制措施,其幼儿园收入全部被执行,幼儿园的孩子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职工没有收入,幼儿园将面临无法经营,今后他也没有任何收入来偿还那么多的债务。
王静法官没有机械办案,而是调查了解幼儿园的收支状况,组织双方多次进行协商,最终达成分期还款方案,申请人拿到17万元执行款,幼儿园的经营也得以正常运转。
2022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年味越来越近,患有残疾的申请人谭某打电话给王静法官,告诉王法官被执行人田某终于从江苏务工回家了,王静法官听后二话没说,让其先稳住被执行人,法院这边立即赶来。
当日寒潮来袭,大雪飘飞,山路上已经被白雪覆盖,行走艰难,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找被执行人田某,并将田某带回法院,王静法官向田某释明拒不履行的不利后果,到深夜田某见“动了真格”才想办法将借款30000元交至法院。
谭某拿到钱激动地说:“今天天气这么恶劣,王法官您能不顾路途危险去找人,真是我的大恩人啊,找田某要了好多年都没指望,这点钱是我拿命换来的补偿款,今天终于是拿到手了。”
王静法官只是微微一笑,说道:“这只是我们份内的工作。”这只是王静法官办案的一个缩影,几年的执行工作,各个乡村都能布满了王静法官寻找被执行人及财产线索的身影,为申请人挽回了不少经济损失。
03 以“务实”为要,彰显实干担当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王静在执法办案中始终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坚持能动司法,主动作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又以“拔钉子”的韧劲化解矛盾纠纷,将司法为民落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龚某系某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户,后因成家到东北生活,但分家取得的山林仍由其承包经营,后因山林开发被征收,其兄认为龚某长期不在本地生活,将征地补偿款据为己有,龚某为此诉至法院.
王静在审理此案过程中,为查清上世纪80年代龚某家庭的分家情况,多次到村委会进行深入调查,走访几十户村民,摸清案件事实,最终维护了龚某的合法权益。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勤奋工作、秉公执法、一心为民,用一颗有温度、有力度的公心诠释了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