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诉 | 坚持“三个聚焦” 做好“守心”工作

发布时间:2024-05-10 点击数量:361

“嘟嘟……”电话铃声响起,“喂,您好!这里是野三关人民法庭。”

“请问是谭法官吗?我是温某某。前几天,我在你们法庭起诉要求变更抚养关系。后来,我与小孩爸爸达成了协议并决定撤诉。然而,我今天去为小孩上户口时,派出所的民警说需要法院调解书。可我现在已经带着孩子回到了甘肃,再跑一趟实在太不方便了。”电话那头的声音显得有些焦急。

“温女士,你别着急。你可以将起诉材料上传到湖北法院诉讼服务网进行网上立案,上传之后我马上给你处理。”

“可是,我不太会操作网上立案。”温女士显得有些无奈。

“那这样,今天是星期五,你可以把起诉材料邮寄过来,星期一到了我马上给你立案,立案后当天就可以出具调解书,这样就不会耽误小孩上户口了。”我为她提供了另一个解决方案。

“太好了,谢谢你!”电话那头的声音明显轻松了许多。

初次受理案件时,我就和被告沟通过,原来,双方离婚时协商两个小孩的抚养权归被告所有,但是现在大女儿希望由原告抚养并跟随其生活。被告起初反对,担心影响孩子学习。经过深入沟通,我从法律、女孩生长特性及心理需求等多方面向被告讲明厉害关系,被告同意自行协商,原告撤诉。

星期一,我收到了原告温某某的起诉材料,经审查后与被告沟通并立案处理。由于双方都不在本地,我便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调解,并在当天将调解书通过电子送达平台送达给双方。

“谭法官,户口已经顺利上了。第一次起诉时,我还花了几千元的律师费。而这次,我只花了诉讼费,从立案到拿到调解书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而且,我自己都没有亲自过来,就把这个问题顺利解决了。真的是太感谢您了!”几天后,我接到了温女士的感谢电话。听到户口已经顺利上好,我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张军院长强调,司法审判工作,说到底是一项“守心”的工作,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关系民心向背的“小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作为一名基层的法官助理,日常接触的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小事”、“难事”,要做好“如我在诉”的审理工作,我认为要坚持“三个聚焦”,方能用心用情赢得群众口碑。

聚焦“司法为民”,站稳人民立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如我在诉,念兹在兹。司法连着民生,每个案件都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我们是否做好司法工作的根本标准。一方面要有耐心,作为基层法官干警,我们面对的大多数都是农村在诉人员,他们或许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面对他们,我们要耐心讲解,并定期到村、社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和讲座;另一方面要有爱心,要考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要一次性告知,要充分利用好湖北法院诉讼服务网、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平台,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

聚焦“能动司法”,提高服务水平。能动司法是审判机关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紧密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场深刻革命进行的具体实践,是人民法院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促进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的客观要求进行的积极探索。一要厚植理念。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全面准确理解能动司法的深刻内涵,让能动司法理念贯穿于司法审判工作的始终;二要主动作为。把握好“公正与效率”,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做好“抓前段、治未病”的诉源治理,多到现场走一走、看一看,依据当地实情践行、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三要提升能力。法院人要主动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定期开展培训,提升法官从大局大势和群众立场处理疑难复杂案件的政治素质,提升法官在法定自由裁量权范围内和法律空间中寻找最佳案件处理效果的专业能力。

聚焦“清正廉洁”,打造良好生态。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不能丢弃的政治本色,法院人唯有清白做人,才能承担守护。一要常怀感恩之心。要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组织,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将“两个维护”体现在推动司法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上;二要常怀敬畏之心。要加强党纪法规学习,敬畏法律、敬畏权利、敬畏监督,以违纪违法案例为鉴,不徇私枉法、不枉法裁判;三要常怀律己之心。要经常对照党章党纪自我检视,经常回头看一看、扪心问一问,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自觉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守住风清气正的司法生态。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每一个案件都连着百姓期盼、系着百姓利益。“如我在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以心换心的服务中,平凡岗位上总有不平凡的坚守,作为法院干警,我将始终与群众心连心,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