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群众是最大的政治
关心群众是最大的政治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巴东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廖学贵
3月24日 星期四 阴
今天,我带队进村入户查民情,听民意。目的地是水布垭镇长岭村。
早上5点,闹钟一响,我便把同行的几位年轻同志吆喝起来。5点36分,一行6人从水布垭集镇出发,往长岭村赶。
天刚蒙蒙亮,视线不是太好,加上水(布垭)界(岭)、麻(石坪)牛(庄)公路正在改扩建,道路崎岖泥泞,车辆颠簸不停,只能以20码左右的速度艰难前行。经过2个多小时的车程,7点43分我们终于到达长岭村村委会,与事先约好的驻村干部毛其元、村支部副书记刘玉建同志汇合。匆匆吃了碗面条,便开始了走访调查。
好:“含在嘴里怕化嗒,顶在头上怕飞嗒!”
“家里有人吗?”我们刚到一户村民的院坝坎下就开始打招呼。不一会儿,一扇木门打开,走出一位老人。他戴着一顶黑色的旧帽子,上面散落着些许白色的炕灰,身上的棉袄敞开着,显得有些宽松,满脸堆笑。这就是长岭村4组村民易仕界,一位73岁高龄的老人。“快到屋坐!”老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后,我们说明来意,就拉家常式地开始了民情民意调查。
调查得知,易仕界老人的老伴已经去世,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已成家并分开另过,小儿子中度智障,一直由老人照顾。家里有3.2亩旱地,主要种植烟叶、苞谷和洋芋,年收入近7千元。鉴于易仕界老人的家庭情况,政府为其小儿子落实了低保。听刘玉建书记介绍,老人虽然已是73岁高龄,但身体健康,豁达乐观,还是一个好劳动力。
当我们问及老人现在有什么困难、对各级党委政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时,老人乐呵呵地说:“现在党的政策横直好嘛!把我们老百姓含在嘴里怕化嗒,顶在头上怕飞嗒!困难嘛,能解决的都解决了。无非是钱紧点,那总得自己想些办法嘛。没得意见!没得意见!”
离开易仕界家时,我对老人说:“现在党的政策好,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要好好保重身体,争取多活几年,好多享几年福!”
“那我是还想多活几年呢!还想等到政府给我们农民发工资那天(指新农保)呢!”老人一边抽着旱烟,一边爽快地回答。
难:“看病困难多,办事不方便”
就医难,办事难,上学难,一度成为反映老百姓实际生活困难的热词,长岭村也不例外。通过一天进村入户调查民情民意,我感同身受。就医难,办事难在长岭村表现得尤为突出。
长岭村等几个行政村原来都属于老八区杨柳池的辖区,后来,由于水布垭电站的建设等原因,撤销了杨柳池区的行政建制,将长岭、杨家垭、鞍场等村划归水布垭镇管辖。“看病困难多,办事不方便。”是老百姓反映最为强烈的困难和问题。
杨柳池卫生院曾经是二甲医院,技术力量和医疗水平都较高,红火时鹤峰、五峰等县临近乡镇的村民都到这里就医,年纯利润近4百万元。杨柳池区撤销后,部分医生调往水布垭镇卫生院,部分医生跳槽到其他地区。现杨柳池卫生院虽然内、外、妇、儿四大科室齐全,但仅有医生、护士共18人,技术力量和医疗设备都不尽人意。长岭村卫生室设备简陋,药品缺乏,而且仅有一名医生,村民看病极为不便,急症、重症病人常常因此错过了最佳的诊疗时机。四组村民说:“我们这里看病的确困难,好的医生都走了。杨柳池医院根本看不好病,村卫生室就更不消说嗒,特别是孕妇生小孩和急病硬是危险。去年,我们组就有两个孕妇把小孩生在路上嗒。”
杨柳池乡的行政建制撤销后,老百姓结婚登记、给电费卡充值等小事都要到水布垭镇办理。长岭等村离水布垭镇路途遥远,有2到4小时车程,中间有南潭河阻隔。办事顺利的话也得一天,不顺利时还得在水布垭住一晚上。有时甚至要跑好几趟才能办成,费时,费力,费钱。
盼:“雨天不走泥巴路,冬天不用桶背水”
除了看病难,办事难以外,村民反映较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集中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即到组公路不畅通,到户公路未硬化。水源缺乏,人畜安全饮水困难。
从走访调查的情况看,长岭村的到组公路骨架网络都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坑洼不平,加上少数地段组与组之间、村民之间发生山界林权纠纷,人为损坏比较严重。另外,村民违章占用公路搭建烟棚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存的到组公路仅可以通过越野车和三轮车,轿车和货车根本无法通行。
长岭村人畜安全饮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听刘玉建副书记介绍,长岭村13个组中就有10个组人畜饮水困难,其主要原因是水源不足。其实当地村民自力更生解决人畜安全饮水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长岭村4组、5组大多数村民都自筹资金,自出劳力,兴办过简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但因年代较长以及麻牛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损坏,这些简易饮水工程很多已经报废。好在长岭村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已经纳入计划,预计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可以动工。
“雨天不走泥巴路,冬天不用桶背水。”这是长岭村村民的期盼。但愿他们的期盼尽早实现。
晚上7点19分,我们走访调查了长岭村10组最后一户村民后回到驻地。一天下来,虽然很疲惫,但我和同行的几个年轻同志聊得很晚才休息。大家在一起交流心得,我觉得年轻人很有思想。
“三万”活动重在“全覆盖、增感情”,仅仅脚到、身到显然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心到。通过走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基层群众对我们的热情和对解决困难的强烈企盼。现在的农村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等待我们去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关心群众是最大的政治。走到群众中间,倾听心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编辑:谭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