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解码人民法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巴东模式”

发布时间:2023-10-18 点击数量:77

640 (1).png


原文标题:《同步推进四项赋能——解码人民法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巴东模式”




2022年以来, 7个人民法庭累计受理民商事案件4195件,审结3861件,审结率92.04%;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3348件,调撤率为86.71%,其中,沿渡河法庭调撤率达96.69%、茶店子法庭调撤率达95.79%……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湖北省巴东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原则,全力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服务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提升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助力平安建设和县域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筑牢政治忠诚主心骨




640 (2).jpg

    坚持“支部建在庭上”,充分利用辖区党委组织优势,推进法庭党建创新与基层治理创新相结合,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野三关、金果坪、沿渡河法庭定期开展读党史党报党刊、诵红色诗歌等党建文化活动,组织干警开展红色教育,弘扬英模精神。官渡口、清太坪、水布垭、茶店子法庭不断夯实党建阵地建设,打造党建活动室、法治文化长廊,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各人民法庭以“党建+”为引领,让红色基因融入司法血脉,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社会治理队伍。

640 (3).jpg

野三关法庭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树立党员法官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的鲜明导向,营造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案件质量年”活动,以严的标准、实的举措,努力把党建工作的“责任田”培育成审判工作提质增效的“高产地”。

茶店子法庭突出党建“一核”引领,凝聚诉源治理“发力点”,实现从“专一埋头办案”到“多方参与基层治理”的理念转变,把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共同缔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末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参与和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与路径,“点线面”相结合,推动人民法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司法为民,抓实执法办案主阵地




640 (2).png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作用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决定》中强调,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依法履行审判职能定分止争;支持、指导各类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纠纷,做好诉讼与非诉讼解纷工作的衔接……

法庭立足执法办案主责主业,从服务乡村振兴、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动乡村文明进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始终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妥善审理涉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案件。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加强司法救助工作,对追索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人身损害赔偿金、劳动报酬且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采取缓、减、免交诉讼费和司法救助等措施,协助做好相关救助工作,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2022年以来,各人民法庭办理的1064件民生案件均得到妥善处理,无一申诉信访。

水布垭法庭以调处一起通行权纠纷为契机,一并处理辖区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某药业有限公司拖欠农民药材收购款一案中,涉及村落十五个,农户147户,矛盾突出,极易诱发上访风险,水布垭人民积极立足审判职能,助力乡村振兴,全力开展诉前调解,最终促使该公司与村民达成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

640 (4).jpg

沿渡河法庭积极推进“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多元解纷模式,推进诉源治理,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参与化解涉郑万高铁、348快速通道农民工欠薪、山水国际小区业主集体维权、花妮村、天池村农户追索土地承包费、劳务工资等辖区重点矛盾纠纷,2023年参与协调化解肖某与张某合同纠纷、谭某及谭某哲与雷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两起重点涉诉风险案件,为辖区平安建设贡献了法庭力量。



靶向发力,打好源头预防主动仗



    利用多方力量、多种平台加强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努力降低进入诉讼程序的矛盾纠纷数量,推动建立以人民法庭为重要支点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体系是巴东法院对乡镇法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要求。

640 (5).jpg

    在源头预防矛盾纠纷方面,巴东法院坚持风险预判前移,在辖区党委领导下、乡镇政府支持下,适度提前介入矛盾纠纷化解,联合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各调解组织,对没有形成突出矛盾纠纷但具有潜在风险的社会问题,向乡镇、村社区提出法律风险防控预案。采取“1+4+N”“法院+工会”“法院+金融”等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对已经发生矛盾纠纷的社会问题,适时提出可能适用的法律依据及相应裁判尺度,力争在诉前预防化解大量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

    同时坚持多方多元共建。不断强化与乡镇综治中心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强委托调解、委派调解的实践运用,发挥调解柔性解纷特点,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建立健全“一问一讲一函一书”核心机制,在向综治中心等部门预警的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员、特邀调解员作用,形成化解合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官渡口法庭创新建立“一核双驱三赋能”工作机制;茶店子法庭依托“古驿茶店”历史文化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金果坪法庭立足红色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服务“绿色发展”;沿渡河、清太坪、水布垭法庭强化前端治理,健全联防联调机制,让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野三关法庭站稳“县域副中心城市、中心法庭”的职能定位,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诉源治理,诉讼案件首次呈现下降趋势。

    此外,加大科技应用力度,充分利用“一站式”建设成果,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其他组织调解平台对接,做到数据共享、资源共用、纠纷共解,全面实现矛盾调解跨时间、跨空间、跨部门优化配置。



延伸服务,唱响法治宣传主旋律




640 (6).jpg

把法治宣传、法治教育贯穿在诉调工作过程中。通过依法公开审判、以案说法、送法下乡等形式,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2022年以来,各法庭巡回办案2103件,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比例达到96%以上,切实达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在案外普法中,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普法,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业性质及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精准普法,使普法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切实让受众“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找得到”。

官渡口法庭结合辖区案件类型特点,选取农村地区典型的赡养纠纷、相邻权纠纷等案件,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就地开庭审理,同时,邀请代表委员、村委干部、当地村民等参加旁听。庭审后,就地开讲法律知识和道德文化,以生动的案例弘扬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司法工作的具体案件中。

640 (7).jpg

在辖区中小学校,沿渡河法庭以动漫视频等方式讲授《未成年保护法》;在村社区,结合典型案例,宣讲反电诈反邪教、农村集体产业发展等方面法律法规;对村组干部和调解组织成员,围绕调解技巧、常见矛盾纠纷的化解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巴东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断夯实人民法庭前沿阵地,切实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其全方位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守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5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议题调研组调研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时如此评价。



下一步,巴东法院将继续力争源头预防,提高司法质效,抓实普法宣传,夯实队伍建设,做实做优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