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水布垭镇杨家垭村发展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04-21 点击数量:511

“三万”活动:巴东县水布垭镇杨家垭村发展现状与思考

巴东县官渡口法庭   李辉

这次有机会跟随谭明宏、刘圣远二位院领导参加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对我来讲是弥足珍贵的锻炼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磨砺了我的意志,陶冶了我的情操,锤炼了我的品格,提升了我的政治素养,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基层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民情的了解,感触很深,启发很大,获益良多。

一、杨家垭村落后困难的现实与原因探析

当前杨家垭村确实比较落后,村民生活水平偏低,这是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白肋烟、药草和外出务工收入,相对来讲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且具有不稳定性。针对制约杨家垭村经济发展的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一)区位交通因素

杨家垭村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远离城镇及交通要道,而且地势较高,处于深山峻岭之中,发展的空间较小,发展的难度较大。该村远离国道、省道,通达、通畅工程尚未到位,难以享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目前的路完全靠村民集资所修,而且所修的路质量不高,路况不好,一遇下雨天便泥泞不堪,普通车辆基本无法通行,该村部分地区至今没通公路,平日生产生活所需物品全靠肩挑背扛,交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也是该村能否进一步发展、旧貌换新颜的“瓶颈”。

(二)产业结构因素

杨家垭村的产业基本上全是种植业,当前种植的模式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种植的规模较小,产品是白肋烟、贝母、玉米、洋芋等初级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较低,缺乏竞争力,而且该村野猪出没频繁,对种植的农作物破坏较大,一遇阴雨连天,收成所剩无几。该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且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较大,又受野生动物的破坏,产业结构链易于遭受破坏,具有不稳定性,若要脱贫致富奔小康,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二、探析杨家垭村脱贫致富的可行性措施

(一)完善交通设施

杨家垭村目前尚有部分地区未通公路,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该村的进一步发展和村民的生产生活,若要摆脱贫困落后的格局,修通公路势在必行。村民集资修路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一是投入较大,给村民带来非常大的经济压力;二是所修的路质量不高、路况不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若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对该村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杨家垭村自身也要积极向上争取相关优惠政策,结合自身实际,着力于解决交通这一制约该村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优化产业结构

杨家垭村当前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务之急。杨家垭村盛产白肋烟和药材,相对来讲都是经济蕴含值较高的农作物,若能集中进行规模生产和统一的科学管理,经济效益值得期待。工作组在调查了解过程中得知,杨家垭村村委会朱主任正在思考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而且已着手实施这一构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杨家垭村的实际,笔者认为除了规模生产外,还可以建立初级农产品加工产业,这样才能增加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外,杨家垭村自然风光秀美,地势较高,是避暑圣地,若能修通公路,旅游资源也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此次省委、省政府倡导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旨在进一步了解农村,贴近农民,体察民情,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开展,我们相信杨家垭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下一定能够早日实现旧貌换新颜。

第1页  共1页

编辑:谭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