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老百姓期盼什么
大山深处的老百姓期盼什么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巴东县人民法院 钱财保
(2011年4月9日 晴)
今天,在巴东法院副院长谭国元的带领下,我参加了“三万”调查走访活动,调查走访的村是水布垭镇鞍场村9、10组。沿着崎岖的山村小路,在行走了2个小时左右后,我们来到所走访的村组。
经鞍场村支部书记阳书记介绍,我们对该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水布垭镇鞍场村属高寒地带,山大人稀,土地坡陡贫瘠,交通条件差,距离水布垭集镇约七、八十公路的路程,其主要经济来源为烟叶、药材等,老百姓的家庭收入大部分要依靠青、壮年男家出门打工。
走访的第一户是鞍场村10组组长家中,参加这次调查走访的人员围坐在火炕边,组长在见到我们“三万”工作队员后,非常的热情,赶忙给我们每个人一杯热茶,这种先将茶叶用土罐在柴火上炕焦,再用热水冲后的茶,虽然很浓,但喝到口中是那种很久没有品尝到的特有的香味。在得知我们来后,周围的老百姓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组长家中,其中一位老百姓这样说道:“在我们村,平常见到最多的干部就是村干部,很难见到真正的干部,所以我就赶忙来了!”在场的老百姓你一言、我一语,说出许多真心话。据老百姓反映,该村至今还没有进行农网整改,每户农户凑很多钱,投义务工修公路,但路况仍很差,只有天睛才能通行,大山的农副产品出山难于上天。在场的老百姓并没有对政府产生责怪,所说的更多的是现在农村老百姓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吃不完,穿得暖。在当时,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很明白,在场的老百姓也是清楚的,鞍场村与其他条件好的村差距是很大的,面对此情此景,我对这里纯朴、豁达的老百姓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走在回驻地的路上,鞍场村9组小女孩熊丹凤的遭遇让我的内心很难释然。现已满8岁的熊丹凤属计划外生育,其父亲在熊丹凤1岁多时在外务工时因发生意外事故死亡,其母亲随后改嫁到外地,当时,经当地村委会主持,商定由熊丹凤伯父熊先凤对熊丹凤予以抚养。熊先凤在对熊丹凤抚养期间,先后多次找到村委会、当地公安派出所,要求给熊丹凤上户口,但因无准生证及医学出生证明,户口至今未予办理。时至2010年9月,熊丹凤达到入学的年龄,因熊丹凤未办理户口,在入学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在熊先凤家调查走访时,天真活泼的熊丹凤倚着大门外偷偷看着我们,显得很害羞。熊先凤边给我们讲她的情况,边把她的作业给我们看,虽然熊丹凤还只读小学一年级,但写得是那样的工整,在当时,我想到了我自己也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她们年龄相当,但命运却是天壤之别,说内心话,我在当时的内心很不是滋味!回到水布垭集镇后,我与谭院长一道来到水布垭镇人民政府,就熊丹凤户口办理专程给水布垭镇人民政府党委书记、镇长饶光明进行汇报,饶书记现场表态将责成公安、民政对该问题予以解决。
通过一天的调查走访,经对当地老百姓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我觉得现在的农村老百姓所期所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盼政府更大限度的扶持力度。鞍场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所在村无村集体经济收入,除财政转移支付收入外,基本上无其他收入,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大部分农户增收除不成规模的种植业、养殖业外,主要是靠在外打工获取收益,基本上无法实现农户就地扩大增收。鞍场村基础设施差。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交通状况很差,通村到组入户公路只能是能够通行,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水布垭镇鞍场村至今未实施农网整改,目前该村所有电线杆还是使用的木电线杆,因投入使用年限较长,大部分电线杆已腐烂,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了暂时防止电线杆倒塌,村民只好自行用木棍支撑,用铁丝固定。到真正得到大的改观,是任重而道远,还需各部门放在心上,拿在手上,不要把这个偏远山村遗忘!
二盼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由于增收渠道有限,导致大部分青壮年男子长时间在外打工,使家庭养老扶幼的功能受到冲击,留守老人、儿童日益增多。虽然现在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但村民仍然存在求医难、医疗条件差等实际困难,由于乡镇合并,原杨柳池医院的医疗条件未有改善,好的医生都调到了其他的医院,为此,原杨柳池镇辖区居民的就医条件在乡镇合并后反而越来越差,老百姓怨声载道。急待改变农村现行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民安居乐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
三盼乡镇干部多深入基层。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这句话了解更深了,水布垭镇鞍场村由于地处偏远,部分农户反映他们见得最多的是村干部,驻村干部很难看见,更难说见到更大的干部了,一句话道出老百姓的心声。在目前,各级部门正在开展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五个基本建设”,各级部门干部只有借这些主题实践活动,改变衙门作风,增进群众感情,想老百姓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沉下身子切切实实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农村的情况也才会发展得发好,干部也才会得到老百姓的真正拥护!
编辑:李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