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冬 | 这一次,终于“粉”饰“太平”!
立
冬
秋
冬
交
始
万
物
收
藏
美
好
常言道:邻居好,一片宝。邻里和睦,是城市文明的象征,邻里互助,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近日,野三关人民法庭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四进案件现场,联合第三方联合调解委员会、综治中心、平安建设办公室及居委会等多方力量,群策群力,圆满调解一起邻里纠纷。
一"换"生嫌隙,法官如何破冰?
老陈和小程同为一族,比邻而居。2023年7月的一场暴雨,却让两家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小程的土木结构房屋因暴雨受损,面临垮塌,于是计划原地翻修。经野三关镇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小程着手翻修事宜。翻修过程中,因土地形状不规则,不利于房屋整体规划,小程夫妻与老陈协商后,双方签订了《房地互换协议》,决定将相邻土地进行同等面积的互换。然而,就在小程的房屋翻修即将完工,外墙粉刷之际,老陈却在紧邻新房墙体的土地上钉上铁桩,欲搭建棚子,导致小程的外墙无法进行粉刷。多次沟通无果后,小程向法院提起排除妨害诉讼。
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仔细阅卷,心中疑惑不已,原本和睦相处的邻居为何反目?为进一步了解矛盾根源和争议焦点,承办法官拨通了双方的电话,准备到现场进行调查。一到现场,小程和老陈就各自诉说不满。原来,老陈实施阻挠行为源于小程在修建公路时未与其沟通,认为小程行事独断,目中无人。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承办法官试图调解,但因分歧较大,首次调解以失败告终。
雨急心更急,怎样"界"定和谐?
雨季将至,小程的房屋外墙如果不能及时粉刷,将无法抵挡暴雨侵蚀,损失也将不可估量。承办法官本着化解矛盾的原则,联合野三关镇第三方调解中心、居委会、村镇办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现场,力图寻找解决之道。
然而,抵达现场后,众人发现老陈已经在紧邻小程房屋的外墙处搭建了一座木棚,这无疑增加了拆除难度,也使得原本紧张的关系更加复杂。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调解小组并未退却,而是耐心倾听并分析双方问题,逐步引导双方从情绪宣泄转向问题的实质解决。
在深入交流中,承办法官敏锐地捕捉到双方态度的微妙变化,案件出现转机。小程指出老陈越界修建培坎,而老陈则称愿对小程已修的入户路既往不咎,但坚称自己并未越界。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原来签订的互换协议中确定的界址因为参照物损坏而无法确定,双方需要明确界址,避免后续引发新的纠纷。经过调解小组的劝解,双方同意先确定界址,再拆除棚子。然而,在确定原界址具体位置的过程中,双方争执不下,第二次调解又迎来失败。
心结渐得解,界址终"云开月明"
坚信双方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为打开双方心结,案结事了,承办法官联合野三关镇综治中心、平安建设办公室、居委会成立调解小组深入现场第三次进行调解。
基于前两次的调解基础,调解伊始,调解小组明确此次目标:先确定界址,再议棚子拆除。双方对调解方向表示认可后,调解小组耐心劝说,细致剖析双方关切的问题,逐步消除隔阂。经过一番努力,双方逐渐放下芥蒂,同意以现状为准,明确了界址的具体位置。
然而,双方均提出界址可能因为时间推移或者参照物的变化而模糊,为确保长久和谐,他们希望能够借助科技力量确定界址坐标点。这一次,调解终于有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测"解千愁,邻里关系迎"新颜"
经过三轮调解后,案件的调解脉络已经相当清晰。为尽快促成调解,承办法官决心组织第四次调解。调解前,承办法官偶然了解到当事人所在社区正在进行征地拆迁测绘工作,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促进双方和解的契机。于是,他向野三关镇综治中心汇报情况,希望野三关镇综治中心能够协调测绘公司进行坐标定位,为争议双方精确界址,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纠纷。
野三关镇综治中心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及时协调,确定了测绘日期。测绘当日,承办法官再次组建调解小组进行第四次现场调解。测绘公司紧锣密鼓地进行专业测量的同时,调解小组则聚焦于拆除木棚的具体细节进行深入沟通。最终,老陈同意由小程拆除木棚后粉刷外墙,双方不再追究之前的损失。
2024年5月,双方在野三关法庭签订调解协议,小程终于在雨季来临之前将外墙进行了粉刷。这起历时36日的邻里纠纷,终于落下帷幕,划上圆满句号。事后,当事人特意向野三关人民法庭增送了一面锦旗,以示感谢。
近年来,野三关人民法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抓牢“提质增效”主线,将实质化解纠纷工作做深做实,继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主动融入共同缔造,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一如既往秉承“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司法理念,助构邻里和谐新“枫”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