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涛:揣着药瓶开展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

发布时间:2016-06-22 点击数量:413

题记:跟何书记接触的不多,但是他却是我为数不多敬佩的几个人之一。这样的书记再多一些,何愁我们的农村建设不起?

巴东法院网讯(通讯员 柳晓琴)在官渡口镇巫峡口村,说起“第一书记”何涛,无人不伸出大拇指叫好。何书记虽个头不高,但评价却不低,在当地赢得百姓一致赞誉。“第一书记可不是走过场,是要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这是何涛的口头禅。

何涛,巴东非遗中心主任。20156月,受组织委派到该村任第一书记。

巫峡口是巴东县的贫困村,驻村以来,何涛尽心尽力,扎实工作,投入大量心血到该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去,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与集体经济发展。

“无论是远眺其景还是云游其间,巫峡口都魅力无穷,它宛如中国第一长河上腰带上的一粒璀璨明珠,无论是在蓝天、白云、青山的衬托下,还是在薄雾、烟雨、炊烟的缥缈中,都有一种醉人的魔力……上天赐予我们这样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不物尽其用那可不暴殄天物?”何涛发动巫峡口村民及村干部利用巫峡口的自然风光,充分发掘巫峡口村旅游资源,花心思,下大力打造“麸子洞”等景点。如今的麸子洞已初具规模,颇有名气,周围的农家乐更是发展的有声有色。在被问及是如何想到发展旅游业时,何涛如是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之所以选择绿色旅游发展作为拉动该村经济发展的主力经济点,是因为旅游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低污染,低能耗,高收入,可持续福泽子孙后代……”

发展产业有长远眼光,帮助年轻后辈更是毫无保留,何涛强调以实业促经济发展。该村年轻人向军卫看到家乡的发展机遇后毅然辞职回乡发展养殖业,“万事开头难”,创业岂是一蹴而就的?发展养殖业的前提是用地,向军卫在租地过程中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在了解到该情况后,何涛与村干部主动出面,各方协调,苦口婆心帮助化解矛盾,为回乡创业的年轻人铺平了“道路”。“年轻人是村里的‘宝贝’,他们的发展是村里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村庄才有希望。”何涛和村干部交流时如是说。

为了为巫峡口筹建文化广场,何涛前前后后跑了几个月,周末基本都耗在了工地上。“女儿放假,我将她送到了外婆家,她现在慢慢长大,每次听她嗫嚅着在电话里叫我‘爸爸’,我的心都要融化了。但是我实在太忙,很少有时间能陪她,觉得对她十分愧疚。但是想到村里还有那么多跟我女儿差不多大的孩子待广场建成之时也能在这儿玩耍跳舞时,我想我的抉择是一个合格爸爸所做应该的,是正确的。”

精准扶贫工作中,有一项帮扶措施是异地搬迁。何涛多次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下乡挨家挨户为百姓解读政策,每次他都是自己开车,“这条路我走了数百遍了,即使现在我糖尿病很严重,眼睛视力急速下降,口袋里不得不随身备着药瓶,但我也依然能知道哪里有弯,哪里有拐……”说这话时,我们是在星期六晚上9点扶贫回城的路上。而在这之前,他已经两次住进医院。现在左眼还是视物不清,每天都要坚持吃药,吃饭前都必须要打一针,还要不定期到医院复查。就这样一种身体状况,他的身影依然出现在扶贫户的家中、养殖户的田家地头,热情饱满、步履坚实。

“我觉得我做一件事,驻一个村,就要真正为当地百姓做一些事,不说能够得到赞誉,至少等我走后,老百姓不会在我背后骂我,我就觉得满足了。”当被问及作为第一书记是什么感受时,何涛乐呵呵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