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法院副院长杨绍南躬身力行为百姓
【编者按】“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主线,怎样做到“为民、公正”,还是得从责任说起。只要工作到位、情感入心、责任上肩,一个暖心的微笑、一次耐心的倾听、几句贴心的话语,都能融化当事人心中的纠结;只要沉下基层,躬身力行,一声真诚的劝导、一次耐心的释法、几个琐碎的细节,都能诠释公平正义的含义。而当司法为民成为了法官的标签,当普通百姓因为对法官的信任进而转化成了对法律的信任,那么,司法为民也就成了法官们最深的司法情怀。如是,在农家院落立案开庭,在田间地头答疑解惑,不厌其烦地判后释法……行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法官们乐此不疲。
持续工作30多个小时往返奔波3个乡镇协调案件
巴东法院副院长杨绍南躬身力行为百姓
□ 通讯员 谭元贵 向子龙
杨绍南(左二)深入当事人家中做协调工作
昔日交往甚好的村民谭某和杨某,因生意上的事发生纠纷,不仅闹上了法庭,还造成了“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4月21日,巴东法院副院长杨绍南深入当事人家中,在镇村干部的协调配合下,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一起因拖欠饲料款逾期未偿还的买卖合同纠纷案圆满结案,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4月19日,巴东县水布垭法庭工作人员毛兴甫接到清太坪财经所干部谭志华打来的电话,谭志华在电话中对毛兴甫讲:“你们法庭明天开庭审理的谭某与杨某欠款纠纷案,因谭某用面的车堵在杨某养猪厂附近,导致杨某牲猪无法售出,饲料无法购进,现在杨某情绪非常激动,已扬言不经处理清楚不会离开法庭,请你们予以关注!”
接到电话后,毛兴甫立即将情况向庭长钱财保反映。考虑到当事人矛盾激化,存在不稳定因素,钱财保随即给杨绍南汇报案情,并将该案作为重大敏感案件向院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随后,钱财保与杨某所在地村委会干部取得联系,要求村干部去现场协调,以防发生次生矛盾,并邀请村干部参与第二天的庭审活动,协助做思想工作。
案件开庭审理的时间是4月20日下午2:30。还未到上班时间,杨某就情绪激动地来到水布垭法庭,并扬言:“猪在人在,猪亡人亡!事情不处理清楚,死也要死在法庭!”法庭工作人员耐心地给杨某做工作,但杨某态度坚决地称事情不解决好,他将一直呆在法庭并不吃不喝。庭审中,谭某和杨某相互指责对方,情绪严重对立,法官们轮换做思想工作,双方就是达不成一致意见。休庭后,双方滞留法庭,均要求立即给个结果。当天晚上9时许,杨绍南的电话再次响起,钱财保将案件的最新进展给杨绍南做了汇报。
得到最新情况后,杨绍南要求承办法官继续做好双方的疏导工作。他顾不上工作一天的疲惫,历经3个多小时的颠簸连夜赶到水布垭法庭。杨绍南来到法庭后便立即召集法庭工作人员召开会议,拟定案件处理方案。
随后,杨绍南来到法庭信访接待室,与杨某相邻而坐,开始了解情况,并与杨某沟通。
听说杨绍南是法院副院长,杨某的情绪稍微有些缓和。他拉着杨绍南的手激动地说:“院长同志啊,不是我赖账,我也有苦处啊。你是我这辈子见到的最大的官,你一定要帮我想想办法。不然我就只有死路一条哒。”杨某说话的声音微颤,几度哽咽。
见杨某有一肚子的苦水,杨绍南便耐心地倾听杨某诉说。原来,现年64岁的杨某自2011年起出资办起了可年出栏300余头的养猪厂,并起早贪黑地苦心经营,一开始效益尚可。2012年,杨某又注入部分资金扩大规模,但后来因疫情、市场行情变化等因素,致使杨某自2013年起亏本经营,先后向谭某等5家饲料经销商赊购饲料,现负债40余万元。后经结算,杨某共欠谭某饲料款45000余元,杨某立据后未能按期还款,谭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因担心杨某将牲猪变卖后不偿还欠款,谭某遂将自家的面的车停放在杨某养猪厂附近,持续近20天监控杨某的一举一动。谭某的这一行为,致使收购牲猪的商人不敢到杨某处收购牲猪,杨某可出栏的57头牲猪不能出售,家中备用饲料也所剩无几。眼看存栏的170余头牲猪即将无饲料食用,加之其他债务人也登门讨要债务,杨某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
从12点多到将近2点,从办厂之初的点点滴滴一直讲到现在面临的困难,杨某时而津津乐道,时而唉声叹气。为了让杨某一吐为快,杨绍南并没有打断他说话。在杨某倾诉完以后,杨绍南便给他进行心理疏导,为他讲解法律和解决眼前困难的办法。因杨某耳聋,杨绍南甚至拿出纸和笔,将告知杨某的话写在纸上和杨某沟通。杨某被杨绍南耐心倾听热情接待的的工作态度所感动,表示愿意接受法庭调解,并尽全力想办法早点儿偿还债务,把养猪厂“撑”下去。
为彻底解开心结,既保证谭某实现债务,又不影响杨某养猪厂的正常运转,杨绍南在征得谭某同意后又主持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工作一直做到凌晨4时,但因双方依然存在分歧,调解还是没有结果。虽然未能达成协议,但双方都不再显得暴躁、激动,经在场村干部劝说,杨某和谭某与村干部一起回了家。
当事人走了以后,杨绍南愁眉紧锁。他冲了一杯茶,对钱财保说:“这个案件依程序处理本来很简单,但是若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就一定很复杂、很麻烦。杨某那么大个年纪,办个猪厂也不容易,现在一百多头猪没得东西吃是个问题,我们得研究一个可行的办法,千万不能让杨某的损失再扩大。”随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对策,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一大早,杨绍南就与清太坪镇综治办的干部和应邀参与协调的村干部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前往杨某家中现场调解。临行前,杨绍南给法庭工作人员鼓劲:“大家莫灰心啊,办法总比困难多,问题解决不好,我们不收兵!”
上午10点钟左右,杨绍南一行来到杨某家中。听说法官们专程来解决问题,关心杨某的邻居来了,其他债权人也闻讯来到现场。杨绍南便召集所有人员坐到一起,征求大家的意见,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商议,杨某的两个亲戚主动提出为杨某借款3万元用于偿还债务,杨某联系了一个商贩,并出售了一批牲猪。
见大家都有了解决问题的诚意,杨绍南又把几个债权人召集到一起再次做思想工作,劝导大家对杨某给予支持,采取“放水养鱼”的办法,让他把养猪厂盘活。大家觉得杨绍南的建议也很有道理,都同意杨某从出售牲猪的价款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保猪厂运转,下余资金由债权人按比例分配,对下欠款项由双方约定还款时间。
收回部分货款的谭某走到杨绍南身边,对他说:“杨院长,您昨晚一夜没睡吧?我没想到您会到我们村里来现场给我们解决这个小事情,说实话,我过去认为打官司就是‘打关系’,通过这件事情,我相信您们法官、相信法律哒。”
满脸倦容的杨绍南伸了一个懒腰,笑眯眯地说:“这个事涉及到你们双方的利益,合法的权益都该受到保护,无论大小都叫事,如果解决不好就是大事,你说我怎么睡得着?”一句话,引得现场一片欢笑。
其他当事人还在签订协议,办理领款手续,杨绍南和乡亲们拉着家常,询问村里的水、电、路和经济收入情况……
杨绍南的手机再次响起,是关于金果坪法庭建设用地的事。而此时,已是傍晚6点47分。
杨绍南(右)耐心接待杨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