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 勤奋 廉洁 高效

发布时间:2008-01-04 点击数量:38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三月,院党组选派我到中院学习锻炼,作为一名基层法院尤其是基层法庭的法官,能够到中院学习锻炼,是一个借以展示人生价值的平台和机会,更是院党组对我的关心和信任。我十分珍惜这次机会,把这次学习锻炼视为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汲取经验、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和水平的一次重要培训和“充电”。我时刻牢记临行前廖院长谈话时的嘱咐,谦虚谨慎做人,公正廉洁办案,把中院民二庭的每一项工作成果,审结的每一件案件当作学习的教材,把参加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合议庭评议当作学习的课堂,力求达到身入多体验、心入多体会、情入多交流、脑入多思考,做到尽职尽责,安心尽心。在中院学习期间,我共审结了二审案件7件,记录了合议庭评议笔录20份,汇报笔录6份,询问笔录40份,所接触的案件涉及到房屋买卖、医疗服务、合伙、保险、建设工程、农村土地承包、储蓄合同等多方面的类型,参与这些案件的审理,使我受益匪浅。

    走进中级法院的大门,抬眼就可以看到:“我今天为法徵添什么?我今天为法院干什么?我今天为当事人做什么?”的上班三问和“我今天的工作完成了吗?我今天的言行像法官吗?我今天违反职业道德了吗?”的下班三问,这些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扪心自问,要做到做好并不容易。刚到中院时,我就迫切地想知道中院的法官们是怎样学习、工作、生活的,他们又是用怎样的言行来诠释这些问题。在中院学习期间,中院的法官们用他们的一言一行给了我答案,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法官应具备素质的认识。现结合我在中院的学习情况,谈一点个人的感受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增强责任意识,培养独立办案的能力。莎士比亚说过,“生活如契约,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的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在中院学习期间,我时刻感受到“责任”二字的份量,不是因为我有多么强烈的责任感,而是因为中院的制度时刻告诉我什么是责任。在中院民二庭,虽实行的是合议制,但承办案件的法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庭长、副庭长只关心案件的审理进度,一般不会干涉案件的审理,其他法官除在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外,一般也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分到手中的案件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中院民二庭在合议案件时规范、严密,承办人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后,其他合议庭成员都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不会仅仅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承办人的观点,以避免合议流于形式。对于需要向院长、分管院长请示、汇报的案件,承办人、合议庭必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汇报时,除承办人汇报外,庭长参加,书记员进行记录,汇报结束后,院长、分管院长在汇报笔录上签字。对于卷宗的交接,中院也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立案庭将案件移送到民二庭时要办理交接手续,庭长把案件分给承办人时,承办人要签字接收。案件审结后,对于一审卷宗的退还需要办理手续,二审卷宗交给内勤时,内勤也要签字,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环环有责任。这些制度无时不让我感受到责任的重大。在法庭工作时,我有很强的依赖性,工作上放不开手脚,不够大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案件棘手拿不准时,总认为有庭长把关,不去认真学习钻研,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也没有坚持,说到底是怕承担责任。在学习期间,朱庭长常对我说,要增强独立办案的能力,大胆的开展工作,要勇于展示自己,敢于承担责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作为一名法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对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步骤,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也才能真正做到尽职尽责。

    二、增强质量意识,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案件质量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光敢于承担责任还不够,胆大还必须心细。肖院长在“反对自由主义,整顿审判作风”动员大会上指出,如果法官的工作作风不扎实,粗糙拖拉,就不能确保案件质量和效率。中院为了确保案件质量,对裁判文书实行评查前置制度。对文书的签发,二审案件由庭长负责,一审案件由分管院长负责,庭长、分管院长在签发文书时,都仔细审阅,认真修改,做到了精雕细琢。民二庭的法官们对待工作始终保持兢兢业业、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手中的案件力求精益求精。他们时常说,对待工作必须认真细致,一个细小的问题,一个弱小的环节,看似不起眼,但如果不慎重对待都会酿成大错。在中院学习期间,有些发回改判的案件,就是因为一审法院工作不细致造成的。如一个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原告请求确认其与村委会签订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有效,第三人请求确认该土地承包合同无效,一审法院在审理后,判决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也驳回了第三人的诉讼请求,而对该合同是否有效未进行审理。当事人不服提起上诉后,被中院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本案是一个确认之诉,对于该合同的效力,只有有效和无效两种情况,一审法官只要稍加注意,就不可能将二者的诉讼请求全部驳回。因此,我们必须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才能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铁案。

    三、增强危机意识,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常言道“艺高人胆大”,胆大的前提必须是掌握好本领。法官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要能够准确运用法律,公正进行裁判,必须具有精深广博的法律知识、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法律也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专业,作为社会最有力的规制调控手段,法律必须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灵活应对,特别是在民商事审判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大量涌现,审判工作时刻面临挑战,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不断出台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这就要求法官一方面要勤奋学习,掌握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始终站在学术前沿,关注法律动态;另一方面,要善于积累实践经验,把法律理论知识和审判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精研好学,与时俱进。中院民二庭的法官没有因为自己具有较高的起点而放松学习,他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位法官都拥有大量的专业书籍,特别是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后,他们都会购买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政治业务学习时间,民二庭都会组织全庭干警共同学习。他们在学习时结合自身实际,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时间上保证、内容上落实、效果上到位。学习的重点放在与民商事审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上,并注意总结审判、调解工作经验,努力提高法律文书的写作和庭审驾驭能力,并着眼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审判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力求学以致用。在中院学习期间,每当有向肖院长请示汇报的案件,肖院长都会要求我们参加旁听,并发表观点,其目的也是为了促使我们更好的学习。一名法官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只有与时俱进才会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只有勤奋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四、增强廉洁意识,加强伦理道德修养。肖扬院长指出,“法官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裁判的品质,因而法官的伦理道德修养强烈地影响着司法形象和法律尊严。”如果法官的思想作风不正,不能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大局出发开展工作,就不能确保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如果法官的生活作风不健康,就容易受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循私枉法,直接影响群众利益和法院、法官的形象。一名法官,必须有正气,清廉如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居中裁判,不偏不倚。在中院,我听到最多的是“廉洁”二字。肖院长在食堂就餐时常对我们说,食堂的生活很好,你们可以在食堂吃饱吃好,可以喝好喝醉,但千万不要和当事人、代理人拉拉扯扯;要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法官靠的是当事人,当然要吃当事人的观点。中院民二庭所审理的案件标的大、社会影响大,所接触的当事人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背景,稍不注意就会受到侵蚀,民二庭的法官们处在风口浪尖上,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他们除专门召开反腐倡廉会议外,还经常利用星期五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自身的问题,指出别人的不足,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他们严禁私自会见当事人,坚持把好“四关”,铭记“生命线”、分清“是非线”、修筑“防腐线”、不踩“高压线”。真正做到了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著名法学家、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端木正也说过:“身为一名法官,最重要的品质是依法办事,无论法官待遇如何、社会地位如何,你是一名法官,持法律天平,就不能知法犯法,一定要廉洁自爱。”只有清正廉洁,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说情,经得起诱惑,才能把案件办成铁案,也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五、增强司法为民意识,确立公正高效的观念。作为一名法官,要树立司法为民的意识不是要对当事人迎来送往,而是要做到公正、平等的对待案件的每一方当事人,作出合情、合理、合法、及时、充满人文关怀的裁判。评判是非只是社会对法院的初级要求,司法的真正目的在于公平公正高效地解决纠纷,在于案结事了。迟到的公正裁判是不公正,我们在追求公正的同时,必须提高效率。中院为了确保案件及时审结,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定期对案件进行抽查。对于即将到期的案件由立案庭及时发出督办函,限期审结。同时,为了防止案件久拖不决,所有的案件由庭长把关,业务庭在每月报表时审结率必须达到80%。中院法官们在审理案件时十分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民一庭的法官为了真正做到息诉息访、案结事了,加大了调解力度,他们几乎每个案件都要到当事人所在地进行调解。在我们回来前的一个星期,民一庭的12个案件全部调解结案。公平正义,诚实信用,执法为民,是我们每个法官的信仰,也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作为一名法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从思想上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从心理上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倡导人文关怀理念,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融入到实际审判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职业化司法服务。

    通过在中院三个月的学习锻炼,我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名好法官,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审判技巧、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我个人而言,三个月的学习不可能有质的飞跃,但这三个月学习锻炼的经历,将使我终身受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坚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入手,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严谨细致、拼搏进取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养成廉洁司法的高尚品质;摆正位置,心系群众,树立司法为民的宗旨观念。做到面对困难勤磨炼,不断磨炼求提高,有了提高戒浮燥,努力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水平。我相信在院党组和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