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扎基层根 力成栋梁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种子发芽总是先长出根须,娇嫩的种子一旦落地生根发芽,决定它生命力的不是地上的枝繁叶茂,而是地下的根深蒂固。
2023年7月,刚入职巴东县人民法院尚未褪去书生气的我,便被选派前往官渡口镇碾坪垭村开展驻村工作。作为一名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典型“三门干部”,思想理论上的不成熟加之工作经验匮乏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多了一丝忧虑。乡村的土地抚育我长大,让我得以不断成长历练,如今再次回到这一片熟悉的土地,心中更多的是热情和期盼,想要为建设美好乡村贡献自己力量的一腔热血。
根深才能叶茂,基层是磨炼意志品质与练就过硬本领的宝贵土壤,只有扎深基层之根,才能成可用之才。
全心融入基层,扎实为民之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不能在办公室“坐等”群众上门,不能在网上“搜索”解决办法,不能以“回复”代替解决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到基层办公,工作就只会停留在表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身体向下才能真正知道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从“这位小伙子是?”到“这小伙子上次来过。”再到“小伙子,你又来啦!”再到“小伙子,我这个手机摔了,怎么按都不亮,你帮我瞧瞧。”我们一次次入户走访,让娇嫩的根须越扎越深,慢慢地深深地扎进群众心中,把根真正扎进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这些幼苗贪婪地汲取着大地的营养。广阔的大地从不会嫌弃一粒种子的微不足道,大地也会因为一颗颗种子的到来而变得郁郁葱葱。
全面了解基层,扎深学习之根
初到村里就接到惠民惠农政策大数据核查的任务,我丝毫不敢懈怠,认真研读政策,但这项工作本质是上级部门反馈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到线索人家中一一核实,实际情况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顺利,群众对此是有抵触情绪的。
幸亏驻村第一书记谭书记和谭院长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先后多次带着我线索人家里询问核实政策享受落实情况,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向我传授着经验,让我从中获益良多。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涉及教育、医疗、住房、低保等等各种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落实,都得靠基层干部这颗“钉”,所以作为基层干部必须样样精通。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只有在勤学善思中汲取成长养分,让自己成为“多面手”,才能真正为民排忧解难。
全力服务基层,扎牢实干之根
春节刚过,地上还有些积雪尚未消融,村两委干部和谭书记带着我去处理一起土地纠纷,两叔侄因早些年修路占地应该谁给谁补地而引起的矛盾。
到达现场后,谭书记首先耐心地听取了双方当事人各自的说法与诉求,在了解基本情况后,直接在现场与叔侄二人共商解决之道。经过一番深入浅出的讨论与权衡,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补偿方案逐渐成形,两位村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长久以来的矛盾似乎终于找到了和解的出口。
我们趁热打铁拿着皮尺丈量测算完补偿面积,围坐在村民家的火堆旁,借着手机闪光灯的一丝光亮,写好了补地协议交给双方签字生效。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直观清晰地参与和感受矛盾纠纷化解,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阅历,更是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为民解忧的满足感。
如果要说什么是基层干部的幸福感,我想应该是每次到群众家里的一杯热茶,是每次离开时塞到我们手里的几个橘子,更是为民解忧纾困后的那一声声感谢。
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把年轻干部放到广阔的基层培养锻炼,是为了磨练他们,增长才干,是让他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更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青年力量。我们应该抓住宝贵的机会,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在基层的土壤中好好蹲蹲苗,扎实为民之根,扎深学习之根,扎牢实干之根,努力成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