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个人的法庭缘何“又好又快”
“在我们这里,时间是最宝贵的,因为案件审理量大,我们这里的法官和书记员走路都要保持很快的节奏,当然,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我们推行的速裁机制,一名速裁法官去年审结民商事案1113件。”
跑步前进的法官
东城法庭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比记者以前到过的法庭或法院“热闹”多了,立案大厅和各审判庭前都集聚了许多当事人。记者接着发现,在办公室和审判庭之间进进出出的东城法庭的法官们,走路的速度明显要比一般人快很多,有的甚至是在跑步。
“忙啊!”东城法庭负责人卢志刚解答了记者的疑问。“截至7月底,我们今年受理的案件数已经达到5041宗,已经远远超出了去年全年的总和。在我们这里,时间是最宝贵的,因为案件审理量大,我们这里的法官和书记员走路都要保持很快的节奏,为的就是尽量节省时间。就这样,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
据了解,近年来,东莞市法院受理的案件数一直是全国基层法院的前三位,去年又一跃成为全国第一,而东城法庭又是东莞市法院所有基层法庭和业务庭室中受理案件最多的。
“孩子都不认识爸爸了,几次要把他当陌生人赶出去。”东城法庭副庭长陈宇的妻子、同是媒体从业人员的阿红告诉记者,她丈夫加班已经成为了他们正常的工作时间,别说回家吃饭,就连孩子都难得见上他一面,经常是加完班回家,孩子已经睡了,早晨走的时候,孩子还没有起床。
择人审案案件速裁
那么,处理这么大量的案件,如何有效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东城法庭副庭长袁浩权介绍说,为了保证案件审理的公正与效率,东城法庭对综合管理进行了大胆有效、科学有据的改革探索:为加速案件流转速度,他们根据案件特点和青年干警特长,制定一套管理流程,让对某类案件有一定审理特长的法官专门审理该类案件。
同时,东城法庭还从去年开始推行速裁机制,办案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一名速裁法官去年审结民商事案件共1113件,其中调解撤诉率达53.46%。“今年,法庭专门增加了二名速裁法官,进一步加强繁简分流,通过使用当庭宣判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质量,令审判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
尽最大努力调解结案
“调解是实现案结事了的最佳途径,直接体现了法官把握法律精神,了解社情民意的水平。要做好调解工作需要法官深入群众,倾听当事人的诉求,找准当事人不同利益的平衡点,耐心说服当事人达成共识。”卢志刚对记者说:“不过,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案件都以调解的方式结案,但只要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使最终无法使纠纷双方达成和解,作出的判决也要令当事人明白、信服。”
记者了解到,通过经验的积累,东城法庭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模式,有效解决了许多疑难案件、集团案件及连环案件,从根本上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
理论和业务形成“互动”
“我们坚持的业务学习和交流、案件讨论制度,有效提高了审判员的业务素质和判案质量,二审改判和错案率持续下降一直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一直保持零违法违纪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干警们的业务素质,不管多忙,东城法庭法官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习惯已经延续了许多年并形成制度固定下来:比如每周二晚上进行业务学习;每周五下午集中讨论疑难复杂案件、新类型案件。通过上述业务学习和案件讨论制度,有效提高了审判员的业务素质,二审改判和错案率持续下降一直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在获得全国十佳法庭等一系列荣誉之后,东城法庭的干警们没有躺在过去的荣誉中坐享成果,而是把每次获得的荣誉当作新的起点和动力。他们是东莞市两级法院的骄傲,值得我们这些老法官学习。”东莞市法院院长叶柳东自豪地向记者说了这番话。
而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何碧霞对此有着更深的认识:“东城法庭取得的成绩不是某个人的功劳,而是他们这个集体多年来已经形成的很好的传统精神,因此,任何一个法官进入东城法庭任职,都会被这种传统精神所感染和影响。”
相关链接
东城法庭的业绩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连续15年被东莞市法院评为“先进集体”;被广东高院记集体二等功一次;被广东高院评为“广东省优秀人民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模范人民法庭”;“2004年度中国十佳人民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