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芒种 | 写好长江司法保护巴东答卷

发布时间:2024-06-05 点击数量:346
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标志着长江进入全面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素有“万里长江入鄂第一哨”美誉的巴东县,是三峡库区迁建县城中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县城之一。近年来,巴东法院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引下,把守护长江生态环境的责任扛在肩上,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构建新型审判模式,加强跨区域司法协作和协同治理,为守护长江母亲河交出一份巴东答卷。

图片
扛起司法责任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深入贯彻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法守护“长江入鄂第一哨”,为长江大保护和统筹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严厉打击破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违法活动,夯实风险防范藩篱。案件办理坚持严宽相济刑事政策,落实最严格制度,给破坏环境的不法分子竖起法治“高压线”。

2021年以来,全县环境资源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

图片
健全审判机制
图片



MANG ZHONG

全面推行环境资源类案件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集中审判模式,加强行政非诉执行,努力构建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体系。

以向前延伸监督预防职能,向后延伸救济修复职能全面落实环境审判“预防为主,修复为辅”的理念,促进各类案件优质高效审理。

2023年首次适用七人合议庭审结谭某某犯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案,坚持打击与修复并重,推动实现惩治犯罪、修复生态、赔偿损失、教育群众、合力保护“一判五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统节气
MANG ZHONG




图片
融入综合治理
图片



MANG ZHONG

坚持能动司法理念,积极融入全县流域综合治理“大棋局”,为生态环境保护展现巴东担当。

加强部门联动,明确部门职责,常态化开展“沿江生态护江共建”活动,推动建立环境司法与环境资源执法的有效衔接和司法保护共建共治机制,凝聚长江生态保护合力。

2021年以来,与长航公安宜昌分局巴东派出所、县检察院、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6次。


传统二十四节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强化区域协作
图片




建立联席会议和信息通报预警制度,完善“林长、河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和生态司法职能,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生态修复共治、执法司法衔接机制,助力“林长制”“河长制”。

与秭归、兴山等法院共同签订《“一江一河”区域带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作协议》,优质高效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图片

与神农架林区等8家法院共同签署《环神农架林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跨域协作框架协议》,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防线。


图片
推进法治宣传
图片



MANG ZHONG

通过公开审理、以案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长江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让“小案件”发挥“大效应”,让“小法庭”迈向“大课堂”,增强环境资源审判的公开性和公信力。

在“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综合运用“线上+线下”“传统方式+新兴媒体”等多种方式,开展送法进校园、入社区活动,切实回应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营造全民环保的良好氛围。

2021年以来,共开展长江大保护司法宣传20余次。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时下

昔日的废弃小道变身游步道

废弃码头变身亲水广场

乱石旮旯变身儿童公园

独具土家民俗风情的特色旅游观光线就此形成

“峡江画城”美不胜收……


MANGZHON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