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沁初心 文明满庭芳
——茶店子法庭荣获“县级文明单位”称号
2023年12月31日,巴东县人民法院茶店子人民法庭被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为“县级文明单位”。
近年来,茶店子人民法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在政治自觉、司法为民、文明创建的恪尽履职中展现担当作为,以精神文明提升司法文明,以司法文明带动精神文明,推动了各项工作长足发展,为促进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党的领导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茶店子人民法庭牢记政治学习和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在识大事谋大局上下功夫,在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下功夫。
坚持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专题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作用,在深学细悟中提高法庭干警的理论素质、政治素养。
全面推进从严管党治警常态化,进一步强化法庭干警纪律作风。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以清晰导向和严格约束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学习成果转化,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做好基层审判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做到敢担当、重实效。
深耕主责主业是文明单位创建的灵魂。茶店子人民法庭聚焦审判工作,坚持守正创新,以打造“枫桥式法庭”为依托不断提升办案质效,积极回应广大民众的司法期待和需求,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
2023年,茶店子人民法庭收案304件,结案304件,结案率100%。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270件,案件调撤率为88.82%。
狠抓案件质量,强化调解工作,确保“案结事了人和”。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与综治中心、公安、司法所等部门以及村委会调解组织的配合,推动构建“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多元参与”的诉源治理格局。
推进在线诉讼平台与“1+4+N”工作机制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结合辖区案件类型特点,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将司法服务端口前移到办案点、深入到农家院落和田间地头,实现诉讼服务“零距离”。
以公正司法引领社会风尚,用生动的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恩施日报》等媒体先后以《“古驿茶店”绽放“新枫景”》《 茶店子法庭让公正与效率触手可及》等文章予以宣传。
强化文化建设是文明单位创建的有效载体。茶店子人民法庭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打造“一庭一品”文化建设品牌,为践行公正司法使命提供力量之源和价值指引。
强化阵地建设,完善图书室、活动室、荣誉室等设施,通过开展道德讲堂和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地将文明创建与审判工作相融合,持续深化司法工作文明内涵,熔铸法治精神,绽放文明之花,打造司法为民、文明司法的法庭队伍。
开展文明餐桌、移风易俗等宣传活动,倡导文明风尚。充分利用宣传栏、公示栏等宣传阵地,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依托党员活动室、视频会议室、图书室、荣誉室等活动阵地,定期组织开展创建活动,助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坚持文明创建、基层党建与审判主业同频共振,抓实执法办案,履行法定职能。深入贯彻“为民司法”理念,力争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贯彻司法服务全过程,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共享精神文明创建成果。
司法沁初心,文明满庭芳。茶店子人民法庭将珍惜荣誉、戒骄戒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沿阵地作用,做实做优司法为民工作,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为巴东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先行区县提供强大助力。